科学让谣言无所遁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各种危言耸听的“国际谣言”也在海内外网络及社交平台扩散传播,对防疫工作造成干扰。2020 年2 月8 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向各类造成恐慌、阻碍抗疫工作的假消息开炮:“我们抗击的不止是流行病疫情,我们还在抗击一场信息疫情”。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形形色色、耸人听闻的谣言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刮风下雨对新冠病毒传播有加速作用”“大蒜可以防治新冠肺炎”“双黄连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等谣言是否也对您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
《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显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是我国网络谣言的三大高发领域。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技术背景下,互联网“去中心化”,人人都可发布、传播信息,这也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已然成为一大公害。
谣言盛行“三重因”
利益驱动催生谣言。2月16日,一篇名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突然爆红网络。据《半月谈》杂志2020年第7期的报道,该文章因成为爆款文章最终获得广告收益4万多元。这类利益驱动的造谣传谣灰色产业如同营销,炮制的谣言蛊惑人心、颠倒黑白、捏造事实、恶意炒作、唯利是图、没有底线。他们造谣传谣的唯一目的就是追逐点击量。唯利是图已成为导致谣言盛行的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真相缺位滋生谣言。除了利益驱动的造谣传谣外,权威信息的缺位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谣言公式,即: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奥尔波特认为,事件越是重大、事件的模糊程度越高,产生谣言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信息传播的规律来看,大部分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后都会形成短暂的“信息真空期”,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却在事件爆发的初期更为强烈。谣言的出现往往就是利用了这样的“真空期”。
随意转发扩散谣言。笔者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也时常会看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谣言在被“认真”转发。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谣言的内容切中了读者的关心,让人产生了亲切感;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宁可信其有”的心理。认为“信其有”不会造成什么实际损失,或许还会有“奇效”。他们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容易盲目相信并进行随手转发。这种对未经证实消息的随意转发可能无意中充当了谣言的“二传手”,促进了谣言的扩散。
对抗谣言“三重奏”
, http://www.100md.com
以科学真相扼杀谣言。针对新冠肺炎的信息发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月5日明确指示:“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迅速建立起了疫情防控信息的发布机制并不断完善,在疫情防控信息公开中起到了“压舱石”作用。在科学传播方面,国家卫健委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高级别专家组,架设起了疫情防控与公众之间的科学之“桥”,成为引导全国人民科学应对疫情的“主心骨”。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信息研判,努力让事实和真相跑在谣言之前。科学家等专业技术人士也要更加积极地担负起科学技术普及的社会责任,以更加有效的信息公开和科学传播将谣言扼杀于“摇篮”之中。
以科学辟谣对抗谣言。2013年8月,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千龙网等发起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首个辟谣平台——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辟谣平台以真相对抗谣言,成为一种颇受公众欢迎的新的科学传播模式。但我国辟谣平台在建设和使用上仍存在“一盘棋”不够充分、社会认知度不够高、应用面不够广等问题。建议加强对现有平台的整合,统筹构建领域涵盖广泛、各方参与积极、技术手段先进、回应关切及时的全国性辟谣平台,同时加强对平台的宣传推广,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合,构建形成全媒体深度融通、线上线下密切联动的全媒体辟谣机制,使辟谣平台真正成为人们以真相对抗谣言的权威顾问。
以科学教育终结谣言。谣言之所以泛滥,根本原因在于公众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培育良好的科学文化才是应对谣言的根本。以有效的科学教育铲除滋生谣言的土壤,并最终让谣言无所遁形。当然,囿于受教育程度、人生阅历等原因,每个人都会存在认知盲区;但凡事多“想一想”的科学观念、“问一问”的科学思维、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则是无限的。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并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育作为科学教育的根本,切实提升公众对谣言的免疫力,以整体科学素质提升构筑对抗谣言的“人民防线”。
(第一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第二作者系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 http://www.100md.com(袁汝兵 叶浅草)
《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显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是我国网络谣言的三大高发领域。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技术背景下,互联网“去中心化”,人人都可发布、传播信息,这也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已然成为一大公害。
谣言盛行“三重因”
利益驱动催生谣言。2月16日,一篇名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的忏悔书!曝光巨大黑幕!》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突然爆红网络。据《半月谈》杂志2020年第7期的报道,该文章因成为爆款文章最终获得广告收益4万多元。这类利益驱动的造谣传谣灰色产业如同营销,炮制的谣言蛊惑人心、颠倒黑白、捏造事实、恶意炒作、唯利是图、没有底线。他们造谣传谣的唯一目的就是追逐点击量。唯利是图已成为导致谣言盛行的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真相缺位滋生谣言。除了利益驱动的造谣传谣外,权威信息的缺位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谣言公式,即: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奥尔波特认为,事件越是重大、事件的模糊程度越高,产生谣言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信息传播的规律来看,大部分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后都会形成短暂的“信息真空期”,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却在事件爆发的初期更为强烈。谣言的出现往往就是利用了这样的“真空期”。
随意转发扩散谣言。笔者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也时常会看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谣言在被“认真”转发。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谣言的内容切中了读者的关心,让人产生了亲切感;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人“宁可信其有”的心理。认为“信其有”不会造成什么实际损失,或许还会有“奇效”。他们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容易盲目相信并进行随手转发。这种对未经证实消息的随意转发可能无意中充当了谣言的“二传手”,促进了谣言的扩散。
对抗谣言“三重奏”
, http://www.100md.com
以科学真相扼杀谣言。针对新冠肺炎的信息发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月5日明确指示:“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迅速建立起了疫情防控信息的发布机制并不断完善,在疫情防控信息公开中起到了“压舱石”作用。在科学传播方面,国家卫健委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高级别专家组,架设起了疫情防控与公众之间的科学之“桥”,成为引导全国人民科学应对疫情的“主心骨”。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信息研判,努力让事实和真相跑在谣言之前。科学家等专业技术人士也要更加积极地担负起科学技术普及的社会责任,以更加有效的信息公开和科学传播将谣言扼杀于“摇篮”之中。
以科学辟谣对抗谣言。2013年8月,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千龙网等发起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首个辟谣平台——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辟谣平台以真相对抗谣言,成为一种颇受公众欢迎的新的科学传播模式。但我国辟谣平台在建设和使用上仍存在“一盘棋”不够充分、社会认知度不够高、应用面不够广等问题。建议加强对现有平台的整合,统筹构建领域涵盖广泛、各方参与积极、技术手段先进、回应关切及时的全国性辟谣平台,同时加强对平台的宣传推广,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合,构建形成全媒体深度融通、线上线下密切联动的全媒体辟谣机制,使辟谣平台真正成为人们以真相对抗谣言的权威顾问。
以科学教育终结谣言。谣言之所以泛滥,根本原因在于公众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培育良好的科学文化才是应对谣言的根本。以有效的科学教育铲除滋生谣言的土壤,并最终让谣言无所遁形。当然,囿于受教育程度、人生阅历等原因,每个人都会存在认知盲区;但凡事多“想一想”的科学观念、“问一问”的科学思维、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则是无限的。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并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育作为科学教育的根本,切实提升公众对谣言的免疫力,以整体科学素质提升构筑对抗谣言的“人民防线”。
(第一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第二作者系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 http://www.100md.com(袁汝兵 叶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