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从粮食开始
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我是一粒米,
来自田野里。
辛苦种下去,
精心收仓里。
滴滴汗水浇,
成长不容易。
浪费最不该,
人人要珍惜。
上面是首都粮食博物馆展板上的文字,都标注了汉语拼音。见此,80岁的白少川老先生对同行的参观者说:“这方便了识字不多的儿童阅读,也可以说是‘节粮儿歌’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节粮也在从娃娃抓起。”这是10月16日——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委会组织参观首都粮食博物馆时的一个情景。
, http://www.100md.com
这家博物馆是在北京市面粉二厂旧址上创建的,于一年前的第38个世界粮食日那天向社会提供免费参观。开馆以来,参观者与日俱增。尽管每代人对粮食都有不同的记忆,但珍惜粮食是永恒的主题,粮食博物馆也就成了节粮宣传的重要阵地。
来到首都粮食博物馆1楼展厅,便进入了深邃的历史隧道,为粮食寻根。比如: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起源;谷砻、石磨、扇车等古代粮食加工设备的由来;明代运河开漕节转运漕粮的盛况;创建于1915年的大和恒粮行。
拾阶而上,2楼展厅拐角处,是粮田的微缩场景。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足可“以假充真”的玉米地里留影之后,大家带着粮食丰收的喜悦,继续参观和体验:粮食收割、打场、储贮、运输、加工、供应;粮票时代的北京记忆;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菜谱的“百姓餐桌”;世界粮食日的“爱粮节粮”“粮食科普”活动……
500多件实物、400余张图片、8处微缩场景、12块知识屏和内容扩充屏,再加上多种先进展陈技术,立体呈现了北京粮食行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
, http://www.100md.com
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参观者纷纷掏出手机,为一个个“怎样鉴别”留存拍照:怎样鉴别大米、面粉、食用油……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仓廪愈实 大国粮仓”的弧幕影院。观后感的声音,在离开2楼展厅的电梯间、楼道里响起: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人人都离不开的“宝中宝”;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从1981年10月16日起,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WFD)。在我国的统计口径中,粮食不仅有口粮、饲料粮、种子粮、工业用粮之分,古代还有五谷、八谷、九谷、百谷等代称;粮食是各种主要食料的总称,如小麦、高梁、玉米、薯类等;我国2014年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2015年提出马铃薯主粮化……
从展厅来到会议室,硕大的显示屏显示出会标里的一行大字:粮食科普创作研讨会。
研讨会开始前,北京食疗养生研究院院长、清代著名美食家纪晓岚第八代玄孙纪烈军向首都粮食博物馆赠送书法作品:加强粮食科学研究,繁荣粮食科普创作。
, http://www.100md.com
粮食研究和粮票收藏著名专家、北京市区级非遗项目“大和恒米面加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白少川老先生,得知举办粮食科普创作研讨会后,亲自到会在参观时担任“重点解说”,在研讨时则是“重点演讲”。我在会前特意从书架上取出他的《北京粮票简史》《京华老字号大和恒》两本专著,也顺便找出30年前我在粮食行业工作时出版的《粮食经济散论》《粮食行业漫步》,一起带到研讨会上。大家都联系实际分享粮食科普创作体会,探讨新时代粮食科普创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新任务,为进一步搞好粮食科普创作畅所欲言。
第39个世界粮食日,也是首都粮食博物馆开馆一周年之时,此时此地举办粮食科普创作研讨会,得到博物馆方面的积极支持。李清河馆长介绍表示,世界粮食日的宣传标语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节约,从粮食开始。”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http://www.100md.com(单守庆)
我是一粒米,
来自田野里。
辛苦种下去,
精心收仓里。
滴滴汗水浇,
成长不容易。
浪费最不该,
人人要珍惜。
上面是首都粮食博物馆展板上的文字,都标注了汉语拼音。见此,80岁的白少川老先生对同行的参观者说:“这方便了识字不多的儿童阅读,也可以说是‘节粮儿歌’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节粮也在从娃娃抓起。”这是10月16日——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委会组织参观首都粮食博物馆时的一个情景。
, http://www.100md.com
这家博物馆是在北京市面粉二厂旧址上创建的,于一年前的第38个世界粮食日那天向社会提供免费参观。开馆以来,参观者与日俱增。尽管每代人对粮食都有不同的记忆,但珍惜粮食是永恒的主题,粮食博物馆也就成了节粮宣传的重要阵地。
来到首都粮食博物馆1楼展厅,便进入了深邃的历史隧道,为粮食寻根。比如: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起源;谷砻、石磨、扇车等古代粮食加工设备的由来;明代运河开漕节转运漕粮的盛况;创建于1915年的大和恒粮行。
拾阶而上,2楼展厅拐角处,是粮田的微缩场景。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足可“以假充真”的玉米地里留影之后,大家带着粮食丰收的喜悦,继续参观和体验:粮食收割、打场、储贮、运输、加工、供应;粮票时代的北京记忆;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菜谱的“百姓餐桌”;世界粮食日的“爱粮节粮”“粮食科普”活动……
500多件实物、400余张图片、8处微缩场景、12块知识屏和内容扩充屏,再加上多种先进展陈技术,立体呈现了北京粮食行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
, http://www.100md.com
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参观者纷纷掏出手机,为一个个“怎样鉴别”留存拍照:怎样鉴别大米、面粉、食用油……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仓廪愈实 大国粮仓”的弧幕影院。观后感的声音,在离开2楼展厅的电梯间、楼道里响起: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人人都离不开的“宝中宝”;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从1981年10月16日起,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WFD)。在我国的统计口径中,粮食不仅有口粮、饲料粮、种子粮、工业用粮之分,古代还有五谷、八谷、九谷、百谷等代称;粮食是各种主要食料的总称,如小麦、高梁、玉米、薯类等;我国2014年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2015年提出马铃薯主粮化……
从展厅来到会议室,硕大的显示屏显示出会标里的一行大字:粮食科普创作研讨会。
研讨会开始前,北京食疗养生研究院院长、清代著名美食家纪晓岚第八代玄孙纪烈军向首都粮食博物馆赠送书法作品:加强粮食科学研究,繁荣粮食科普创作。
, http://www.100md.com
粮食研究和粮票收藏著名专家、北京市区级非遗项目“大和恒米面加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白少川老先生,得知举办粮食科普创作研讨会后,亲自到会在参观时担任“重点解说”,在研讨时则是“重点演讲”。我在会前特意从书架上取出他的《北京粮票简史》《京华老字号大和恒》两本专著,也顺便找出30年前我在粮食行业工作时出版的《粮食经济散论》《粮食行业漫步》,一起带到研讨会上。大家都联系实际分享粮食科普创作体会,探讨新时代粮食科普创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新任务,为进一步搞好粮食科普创作畅所欲言。
第39个世界粮食日,也是首都粮食博物馆开馆一周年之时,此时此地举办粮食科普创作研讨会,得到博物馆方面的积极支持。李清河馆长介绍表示,世界粮食日的宣传标语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节约,从粮食开始。”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http://www.100md.com(单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