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普时报》 > 2021.04.23
编号:9850
临危受命,新中国导弹工程事业的拓荒者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23日 科普时报 2021.04.23
     ——陈赓大将与“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上)

    □ 高小林 郝天韵

    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从“两弹一星”到“神舟”系列飞船,都凝聚着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师生的智慧和心血。除了培养“两弹一星”人才,导弹工程系还为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航天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带出的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是国家的栋梁、军队的脊梁。

    导弹工程系的开创者,正是陈赓。陈赓大将生前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是“两弹一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更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军事教育事业的先驱。

    正如钱学森曾经感慨地说:“今天,在我们歌颂‘两弹一星’成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时,往往对后来者的功绩说得较多。而我认为,陈赓大将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在初创时期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初创时期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陈赓同志这位初创人的功劳。”
, http://www.100md.com
    勇挑重担承使命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百万志愿军将士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奔赴朝鲜战场,浴血奋战。

    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深知,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为了新中国的明天,必须培养我军自己的军事技术人才,建立强大现代化的国防军。1952年,毛泽东点将,由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负责去创建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院,并担任院长兼政委。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临危受命的陈赓勇挑重担,兴办军事工程学院。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先进科学技术的力量对于强军极其重要,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培养强军科技人才尤为紧迫。

    历史充分证明,正确的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事业胜利前进的坚强保证。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 百拇医药
    于是,毛泽东批准当时实力雄厚的解放军第二高级步校整建制调往哈尔滨,与志愿军九兵团的优秀干部一起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将华东军区军事研究室整建制调给军事工程学院,包括20多名专家教授、机器设备和固体火箭专用药等,这个“聚宝盆”可谓是雪中送炭,也使陈赓如获至宝。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陈赓明白,培养高素质干部是办好军事工程学院的关键,及时选拔任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懂得“集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的紧要性,坚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路、广纳天下才,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聚合能量、夯实根基。

    全心全力揽人才

    为使军事工程学院早日问世,陈赓夜以继日,煞费苦心。他坚持带领全院干部战士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为我国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发挥了开创性作用;坚持海纳百川、人才兴院,集智聚力探索办院、治学、育人规律,提出“两老办院”“三老四严”等一系列重要办学思想,建立了一整套军事教育和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为我国军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巨大贡献。
, 百拇医药
    陈赓以其对军队和国防事业的独特感情,加上对导弹在国防装备中所占分量有着足够的了解,站在现代战争的高度,高瞻远瞩瞄准了军事科学的尖端技术。他一上手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导弹工程专业,由唐铎少将担任专科主任、高天炎担任政委,后又将导弹专科扩建为导弹工程系,并设立了原子武器系。

    急国防建设之所急,陈赓把完成国防科研任务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他对刚到学院的教师说:“我旁的本领没有,但有支持你们搞科学技术的本领。为了科学技术,我不顾一切支持你们。凡是同志们要在科学技术上做什么,我都积极支持。”

    1958年3月,哈军工第一期学员毕业,病榻上的陈赓写信祝贺,对开展国防科研工作的急迫感溢于言表。他说:“处在今天的原子、火箭时代,我们就有可能,而且必须积极地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成就,以加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

    钱学森教授后来赞叹:“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据钱学森回忆,回国后第一个向他提出中国要自己制造火箭导弹的就是陈赓。
, 百拇医药
    1955年11月25日,身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陈赓得知钱学森要到访军事工程学院,从北京急飞哈尔滨,在大和旅馆顿河餐厅会见宴请钱学森博士,也请来任新民、岳劼毅、周祖同教授等赴宴。

    宴会气氛非常热烈,席间,陈赓迫不及待地向钱学森提出了他思谋已久的问题:

    “钱先生,您看,中国人能不能(自己)搞导弹?”

    钱学森双眼炯炯,望着陈赓,不假思索脱口而答:“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钱学森斩钉截铁、胸有成竹地回答。陈赓闻听,眉峰一扬,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高声说道:“好!我就等你这一句话了!我们就马上干吧!”

    参加晚宴的人们,眼神中都透着一股愿为中国国防现代化赴汤蹈火的浩然之气。这个冬日的夜晚,陈赓大将和钱学森博士亲手“点燃”中国导弹的“起飞之火”,两位中国导弹航天的奠基人走到一起,孕育着中国导弹的起飞,开拓着中国航天的辉煌。
, 百拇医药
    “两弹为主,导弹第一”

    在殚精竭虑创建导弹工程系的同时,陈赓也在为国家“两弹”试验问题操心。为了落实毛主席“我们也要有那个东西”的战略部署,作为聂帅的第一副手,他出谋划策,不遗余力。陈赓急调老部下李觉、张蕴钰、唐凯少将等率部创建“酒泉”“马兰”试验基地。

    1957年4月24日,聂荣臻召集陈赓等人开会,商讨如何集中力量开展导弹研究与仿制的问题。聂荣臻明确指出:“搞导弹事业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遵循周总理讲的以导弹带动其他的精神办。”陈赓表示完全同意,他说:“应该贯彻中央确定的这个精神,坚决搞,集中力量搞。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火箭的研制工作,要努力扩大影响,有些问题要磕头求援,有些问题要大声疾呼。”历史证明了陈赓的远见。

    陈赓旗帜鲜明地指出应该先发展导弹。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指出这是个国力和人才的问题:“我们国家底子薄、钱不够用、人才又匮乏,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只能握紧拳头搞主攻。我们在研制‘两弹’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决心不能动摇,否则我们将长期受制于人。”陈赓的意见得到聂荣臻、宋任穷等多数专家的认同。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终于统一了认识。聂荣臻将此报告了中央军委,得到毛主席的支持。

    1960年2月,中央军委确定了“两弹(导弹、原子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国防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要“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的口号,得到毛主席的支持,导弹研制进入快车道。

    (第一作者系两弹一星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委员、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委员,第二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