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普时报》 > 2021.10.15
编号:13018
秋冬季警惕食源性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0月15日 科普时报 2021.10.15
    

    随着温度下降、冷空气不断袭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在增加。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约数十万起,发病人数约千万人次。秋天作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更应该关注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的方式和途径致使致病因素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诺如病毒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大部分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会在吃完食物两到三天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有恶心、胃痛、呕吐和腹泻等,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食源性疾病该如何预防呢?可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一是保持清洁。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洗手;带有食物残渣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都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需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不要让它们成了污染源;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接近食物。

    二是生熟分开。使用器皿储存食物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家里的刀具、餐具、砧板等最好能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如果没有条件分开的话,则要在加工下一个食品时,对工具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三是把食物做熟。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

    四是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饭菜尽量烧多少吃多少,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有剩余,在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2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五是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自来水冲洗水果和蔬菜;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要生食时;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

    秋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家庭还应防范乌头、野菜、土榨花生油、四季豆、发芽土豆和毒蘑菇等引发的食物中毒,谨防病从口入。

    (第一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山西医科大学教授), 百拇医药(吴媛媛 程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