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4.03.18
编号:6228
遭遇变故,陪伴化解心伤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8日 生命时报 2014.03.18
遭遇变故,陪伴化解心伤

     用心倾听,端一杯水,递张纸巾,不用多说

    张明聪画

    3月8日凌晨,在国人尚未走出“昆明暴恐事件”心理阴霾的时候,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航班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几十名等候接机的乘客亲友陷入震惊、焦虑、悲痛中。素昧平生的他们,一下变得同命相连。

    同一时间,祈祷、联络、担心、紧张……种种爱心表达方式在网上传递。“马航370,管制雷达希望看到你。我们为你申请直飞,其他好心机组也会配合避让……下机穿厚点,记得抱抱你们的亲友,他们很爱你们。”尤其是这段温暖人心的文字,将所有国人的心连在一起。接连发生两件事,在每位国人心中都留下了阴影,亟须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介入。

    灾难性事件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冲击非常大。在消息尚无、焦心等待的过程中,面对可能失去亲人的情况,有的人觉得希望渺茫,陷入绝望中;也有人觉得有希望,但难以平复心情。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有的反复回忆当时的情景,悲痛、焦虑、自责;有的选择遗忘,拒绝回想;有人情绪迟钝,倦怠沉默;有人紧张易怒,对周围过度警觉。

    一般来说,心理创伤者会经历4个阶段:冲击阶段、防御阶段、解决阶段和成长阶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伯纳诺认为,人的心理是有“弹性”的,在遭遇变故后几个月内就能回到正常轨道,进入解决阶段,能主动做些让心情好转的事情,比如与家人、朋友主动交流,或寻求心理援助。还有人会因此变得更加理性、成熟,进入心灵成长阶段,提升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能正确看待生命价值。他们会重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联结,因此更加明白“什么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谁是可以依靠的人”,对别人给予更多的热心与同情心。但有些人如果不及时接受心理治疗,可能会留下问题。

    如果您的身边有遭遇类似变故的人,我建议,周围人要给他们理解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用心陪伴,接纳他们呈现出的各种情绪,让其感受到有人与他们在一起,增加安全感。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倾听,或静静地陪在一边,端一杯水、递一张纸巾。不要说“别哭”、“坚强”等毫无意义的话。

    对于心理创伤事件的亲历者,我建议,第一,不要隐藏你的感觉,试着把你的情绪说出来,让别人了解和关心你;第二,不要勉强自己忘记,伤痛的感觉会跟着你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第三,别忘记你的父母、伴侣或小孩跟你有一样的经历、类似的感受,试着和他们谈谈。第四,好好休息,并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第五,在伤害与伤痛过后,一定要想办法让你的生活作息尽量恢复正常。

    最后,我想提醒有关部门,此时信息准确、医疗救助、物质保障、全力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前提。要在家属中选出比较理智、情绪稳定的,与之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心理对接,通过这些理性的家属去陪伴和感染激动的家属;对情绪波动激烈的人员建档,进行后续跟踪治疗。▲, http://www.100md.com(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北川站副站长、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