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4.08.19
编号:9042
过度医疗,医界“毒瘤”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9日 生命时报 2014.08.19
     有记者对我说,找医学专家谈论过度医疗的话题很难,对方一听常回绝:“话题太敏感,我不想谈”。其实,过度医疗的存在想避开又何尝容易。

    在我看来,过度医疗堪称国际难题,它很复杂,以至于医疗机构、媒体、百姓有着不同的解读:百姓担心自己成了“鱼肉”,任人“宰割”;媒体认为,医院“杀鸡用牛刀”,眼里只有利益,没有医德;医护人员则频频喊冤,声明自己所做都是必要的。

    我认为,过度医疗的概念从理论上讲是清晰的,通常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反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诊疗行为。一般来说,过度医疗主要发生在检查、治疗、开药3个环节。

    然而,过度医疗在实际中却难以界定。首先,各国临床诊疗标准不同,我国制定的临床路径和诊治规范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间又不易同步;其次,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往往使一线医生在诊疗中变更标准,给出“一对一”的治疗方案,同时增加了医生的自主裁决权。但当普通老百姓自掏腰包支付高昂医药费时,常会怀疑自己是否被过度医疗了。

    医圣希波格拉底在几百年前告诫医生“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那么,医疗界到底有没有医生做得过多的情况?事实是不容否认的。很多人会说,中国的输液率高、剖腹产率高、抗生素使用率高等,均远超国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是事实,但我们仍需要透过“高”的表象,进一步深究背后原因。

    第一,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对适应症把握不严,个别医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或受不正当利益的驱使而多做检查、多开药等。但这绝不是医疗行业的主流,不能因这点阴暗面否定整个医护群体;第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患者和家属医疗知识欠缺有意无意也在推高"过度医疗",如部分女性认为剖腹产不疼而强求医生实施;第三,政府对医院实行部分补贴,医院无法从政府那里获得足够的拨款。失控状态下,个别医务人员违背医疗常规、伦理道德,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铤而走险。

    过度医疗如同医疗界的“毒瘤”,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关注。近十年,我国居民卫生总费的自负比例下降了近一半,但人均支付的医疗费用却涨了一倍。在医疗支出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厉行节约、勤俭办医要继续提倡。并且,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通过医保的精细化管理来约束医生诊疗行为。一旦发现医生有过度医疗的嫌疑,保险公司可责成医生或医院支付不正当的医疗费。▲, http://www.100md.com(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前院长 赵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