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07.10
编号:15528
老人也要大声说出梦想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0日 生命时报 2015.07.10
     当我们想象一位老人一天的日常时,通常是这样的:五六点起床,在附近散散步,七八点吃早饭,听广播、看电视,下午两点到公园锻炼、下棋,傍晚回家做饭、吃饭,十点左右睡觉,每天如此。老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单调。然而,这并不是老人生活的全貌,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冀和渴望。

    今年71岁的张平,从小在老家山西务农,勤勤恳恳了大半辈子,没走出过村子,也没干过别的职业。问起年轻时的梦想,老人特别激动:“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绘画,也有天赋,但当时家庭条件不允许,没能正规地学。”但如今,他的画作已经获得多个奖项,并在画廊出售了。“十几年前跟子女来到北京后,决定要重拾画笔,于是自学国画,坚持了十多年。”张平满怀喜悦地跟记者分享道:“绘画让我后半生过得非常充实,好在我没有放弃。”

    围坐在公园石桌前打扑克聊天的五位六十岁左右的阿姨们,是经常在一起活动的“小团体”。她们的子女基本不在身边,也没有照顾孙辈的负担,所以每天都到社区的兴趣班学太极、插花、十字绣等。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的旅行是她们的固定项目,谈起旅游经历,“队长”郭庆霞对记者说:“我们一起去过三亚、青岛、西安,还有厦门鼓浪屿,明年安排出国旅行,争取早日实现环游全世界的梦想!”话音刚落,其他阿姨们都为这“精神喊话”兴奋地笑了起来。除了绘画、旅游,记者还了解到,有不少老人在积极学习电脑、摄影、舞蹈,甚至还有想创业、想当模特的,老人们的梦想让记者着实有些惊讶。
, 百拇医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像张爷爷和阿姨们这样还在践行“年轻时的梦想”的老人并不多,他们中大部分还是过着相对规律、平淡、枯燥的生活。但谈及梦想和现在想做的事情时,老人虽嘴上说只要身体健康,儿女幸福,不给家庭增加负担,但心里肯定有所想、有所愿。

    我们觉得老年人还学舞蹈、去自助游、搞创业,甚至参加高考、模特班,是不可思议的事,但老人有这些梦想一点也不奇怪,是我们一直不了解老人心。受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影响,我们对老人有刻板印象,觉得他们就该在家照顾起居、照顾孩子,没有个人追求。其实,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人都会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有想法和期望。老年人虽行动能力、思维能力已不如从前,但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还是跃跃欲试的,尤其是自己年轻时因为物质匮乏而没有实现的梦想,到老年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都会有“重拾旧梦”的愿望,去做那些还没来得及做的事。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老人精神上的空虚比物质的匮乏给身心造成的危害更大。所以,我们都应该帮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那该如何做呢?李娟说,最主要的还是要为老人营造一个开放、开明的社会氛围,让老人卸下对奇异眼光的担忧。社会各界要多在基础设施方面帮助老人,如开办老年大学、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建立老年互助团体等。家庭方面,子女的支持对老人追求个人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儿女尽可能在精神上与老人积极沟通,鼓励老人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有条件的,应该在经济上给与支持。李娟还提到,对于不满现状,还愿意尝试挑战自己的老人应勇敢地走出第一步。▲, 百拇医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