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11.08
编号:21567
做人要有服务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8日 生命时报 2016.11.08
     做人要有服务精神

    多帮别人,自己也受益

    福建闽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 廖友国

    不少人都有去服务窗口办事遭遇“脸难看、事难办”的经历;有的材料不齐全时,不是被一次性完整告知,而是被一而再地折腾;乘电梯时,一些乘客眼看匆匆向电梯赶来的人,却迅速按下“关门”按钮。不论是行政办事人员消极、怠慢的态度,还是身边随处可见的只图自己方便的陋习,都反映出人们服务精神的缺失。

    服务精神的实质是利他。社会心理学中的利他行为是指对别人有好处,但主观上不期待他人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不求回报地为他人伸出援手,看似自己亏了,但往往是既方便了他人,也让自己受益。就像“盲人点灯”的故事所描述的:一位盲人走夜路总是手提一盏明亮的灯笼,引来“多此一举”的非议,他却说这是为了照亮别人,让别人看得清,自己才不会被撞到。这个故事是对利人利己关系的生动诠释。

    助人是快乐之本,心理学研究证实,助人的确会增进人们的幸福感。生活中,建议有抑郁情绪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帮助身边的人或参加公益活动,这对发现自我价值、获得愉快体验与价值感具有良好效果。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这是对400多对美国夫妇进行5年随访的结论。助人者给人方便后心中常有欣慰、愉悦感,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调到较佳状态,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利他之心生来有之,而利他行为却需要后天培养。首先要培养同理心,即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因他人的误解或冷漠引起不快的经历,知道这样令人难受,就不要让自己做同样的事。试着将心比心,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自己有助人条件时,及时伸出援手,不做无动于衷的麻木之人。再者,从小处着手并持之以恒。利他不仅仅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大举动,更多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举手之劳当中。如电影散场时带走零食袋与饮料瓶,为打扫卫生的阿姨多考虑考虑;地铁站坐扶梯时,尽量站在右侧,把左侧“快速通道”留给赶时间的人;雨天开车驰骋在积水路面时,为身边的行人踩一脚刹车,免得把水溅在行人的身上。诸如此类的行为,都能让人体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滋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