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3.31
编号:23025
学习要注意方法和态度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31日 生命时报 2017.03.31
     学习要注意方法和态度

    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余力学文之二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王瞻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自幼喜欢读书。他读书时,专心致志,多大的干扰,也不分心。有一天,王瞻和同学们正在学堂里读书,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锣鼓声,十分热闹。原来附近一家有钱人家正举行婚礼,许多同学都坐不住了,纷纷去看热闹,只有王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继续阅读文章。老师见六七岁的王瞻竟有这样大的自制力,十分佩服。后来,王瞻成为一位著名学者。

    大多数人读书时都能做到口眼合一,即一边看一边读,然而真正用心的人却是少数。像王瞻,同学们听到锣鼓声都跑开了,年幼的他能不为所动,正是因为他用心读书, 而不易受其他影响。《弟子规》余力学文篇说道:“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就是说:“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心眼口合一,不仅效率高,而且吸收更好。这里,用“心”可理解为: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琢磨思考,集中注意力。

    对于读书学习时应保持的心态,《弟子规》余力学文篇还说:“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意思是说:“一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不应该又欣羡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制订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工夫深了,困顿疑惑之处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心里有疑问,应该随时做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弄懂真正的含义。”

    随时笔记,积极提问,这对于相当一部分人都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害羞或怕遭人耻笑而难以做到。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然而,孔子却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来就有学问的。有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提问,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孔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