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6.30
编号:23311
善良,也要学会拒绝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7.06.30
     善良,也要学会拒绝

    既为自己减负,也利于维持健康、长久的人际关系

    武警特警学院心理考研室咨询师 余淑君

    休假前,李菲计划好和好友去泰国旅行,准备订机票时突然接到同事电话:“小菲,你假期有事吗?不好意思又要麻烦你,我妈妈生病了,放假准备回家照顾她,我那两只猫能不能再拜托你照顾一下?” 李菲犹豫了一下,想说自己已有出行安排,也想说室友很反对她养猫,但一想到同事妈妈生病,只好说了一句:“好吧……”同事马上笑着说:“谢谢你小菲!就知道你最善良了!”挂下电话,李菲又急又恼,因为同事已经不是第一次用宠物来占用她的假期了,同时也怨自己怎么不懂拒绝……

    善良固然是美德,然而,没有原则的“太善良”,往往是病态的。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说,善良的人害怕敌意,用不拒绝来获得他人认可。很多善良的人一辈子都被痛苦、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折磨。巴巴内尔称这种人格为“取悦病”。

    “取悦病患者”为什么总想取悦人?因为他们对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和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童年时期,讨好者往往是在充满“不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可能是因为童年玩伴的冷落和欺负,或因为常被人嘲笑、孤立等,让他们形成胆小、担惊受怕的心态。所以讨好者总会尽量避免冲突,不拒绝别人的要求,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热衷于维持一种表面上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到安全。

    然而,由于他们无法拒绝那些不合理(超出能力范围的、在时间和精力上需要自己做出巨大牺牲的)要求,不仅任人使唤,让人低看,自己也因为承受太多而“助人为苦”。

    所以,善良并不代表不拒绝。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是为自己减负,也利于维持健康、长久的人际关系。那么,善良的人该如何恰当地、委婉地提出拒绝?著名心理咨询师贾杰提出了拒绝的“三步曲”,很值得参考:

    第一步,表示理解。遇到别人求助时,无论我们是否能够帮助他,首先可以表达一下情绪上的理解。这既是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也可以暗示我们无法帮忙,为下一步陈述理由做好铺垫。比如说:“哎,妈妈生病了,你得回家,没人照顾宠物,确实很为难啊。”

    第二步,合理解释。真诚表达自己的难处和理由。比如“我已经和朋友约好了要去泰国度假了,行程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不去她也没法去了”“室友对宠物的毛过敏,上次帮你带过猫和狗之后她吃了好一阵子的药才好呢,她提出不让我再把猫狗带回家养了”。

    第三步,适当承诺。一方面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能够更好接受你的拒绝;另一方面也能够补偿自己的过意不去。比如“你可别生气啊,我回来给你带特产”“别的时间还行,这个时间我真没办法”“特别不好意思,回来后请你吃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