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0.24
编号:24255
别把下肢动脉硬化当老寒腿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24日 生命时报 2017.10.24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秦永林

    本报特约记者 刘 敏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许多老年人就总觉得小腿发凉,出去遛个弯儿,走个几百米腿就开始疼起来。这可未必是“老寒腿”又犯了,而有可能是“血管交通”出了故障,发生下肢动脉硬化,致使血管出现 “大堵车”。“老寒腿”与下肢动脉硬化的症状颇有几分相似,但治疗方式完全不同,应加以区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秦永林介绍说,下肢动脉硬化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而出现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症状。刚开始的时候,多数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患肢发凉、怕冷,行走易疲劳等。随着病变的发展,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阻塞范围不断增大,病变动脉只能满足下肢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的供血,病人行走时会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行走,即间歇性跛行。疼痛位置可以是小腿,也可以是大腿部分。下肢动脉硬化病人还有一个静息痛期,即便在不动的状态下也会出现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疼痛加剧。静息痛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应尽快治疗。病情若进一步进展,病人面临的将会是溃疡和坏死期。当患肢皮肤的血液灌注连最基本的新陈代谢都无法满足时,轻微的损伤组织都无法修复,坏死的区域不断增大,最终导致肢体坏疽、坏死,甚至有截肢风险。

    老百姓俗称的“老寒腿”,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早期可能无症状,以后逐渐出现疼痛、僵硬,疼痛常伴随着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随着关节软骨磨损的加重,关节的灵活度降低,站立行走时需先活动几下关节才能迈步,病人还可能会出现“O”型腿。

    秦永林说,下肢动脉硬化的症状并不典型,还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出现下肢疼痛、间隙性跛行等症状。一般从症状上来说,一走路就疼痛可能是腰椎病,走一段路才开始疼痛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应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应检查后鉴别诊断。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通过介入放支架或外科手术的方法,解决下肢血管狭窄的问题。日常生活方面,建议养成低脂、低糖、低盐的良好饮食习惯,口味要清淡,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类饮食。同时,最好做到少饮酒、不抽烟,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下肢血管常规彩超,检查是否有斑块形成,以便及时确诊。▲, http://www.100md.com(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