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8.30
编号:85747
集腋成裘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9.08.30
     集腋成裘

    曹泽毅

    为了给中华医学会改建业务楼筹款,我去了香港,找到梁智鸿、方津生、邬维庸、徐福\u71ca等几位香港医学会的朋友。得知我此行的目的后,他们说:“香港的医生们有点钱,但6000万太多了,我们帮你想想办法。”

    在梁智鸿的安排下,他让我去一家咖啡馆见一位先生,“可能会有希望”。我坐在咖啡馆等候,一位穿着很普通的男士朝我走来。“你是曹会长吗?”他礼貌地问。我说:“是。”坐定后,我向他介绍了医学会的历史和重要性,以及办公环境破烂,又没能力改建的困境。“希望香港同胞支持我们,帮助中华医学会发展起来,将对今后医学的国内外交流起到重大作用。”这位先生听得认真,带走了我准备的材料。

    第二天,他打电话过来说:“我支持你的雄心壮志,决定捐一笔钱。但仅靠我一人肯定不行,你还得想办法号召更多人加入进来,希望你能集腋成裘。”这位先生就是香港银行家利国伟,最终捐款1000万人民币。这一消息在香港医学界传开后,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大家纷纷慷慨解囊。
, 百拇医药
    我把在香港的收获带回北京,医学会的同志们开始有了信心,相关工作迅速开展起来。1997年1月,医学会全体理事会通过自筹资金翻扩建业务楼的决议。7月,医学会针对这项工程成立指导委员会,吴阶平院士任总顾问,陈敏章部长任主任,我任副主任。8月,医学会向各专科分会、医药公司和部分地方分会发出捐款倡议。1998年2月,业务楼改建办公室组建。4月,陈敏章部长签署的《给中华医学会全国会员的倡议书》发出,号召大家结合自身情况,为医学会发展出一份力。这项工作也被称为“凝聚工程”,不仅需要凝聚力量,也要凝聚人心。

    在筹款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为了帮忙筹款,香港医学会专门成立专责委员会,并于1997年12月7日举办了一场筹款音乐会。在香港还有一个医学团体叫“社团诊所医师协会”,会员都是内地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医生,毕业后陆续到港定居和行医。香港回归前,按当时的规定,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取得私人开业资格,大多在收费低廉的诊所服务,收入不高。但在听说中华医学会需要筹款后,他们当即承诺“捐款不少于50万港币”。该协会理事长黄焯辉医生在信中写道:“我们全体会员均是祖国培养出来的医生,祖国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亦根植祖国。”最终,这个只有100多人的团体,共有78人捐款,总计57.3万港币。他们将78份认捐表和78张支票码成一摞,整整齐齐地交了过来。拿着这摞捐款,怎能不感到沉甸甸呢?这里有医学同道的互助精神,也有“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啊!
, 百拇医药
    1998年6月12日,时年88岁高龄的吴英凯院士拄着拐杖来到医学会,一步步攀上二楼,一定要亲手把他的1000元捐款交给学会。大家都说:“您何必亲自来呢?我们去取就是了。”吴老说:“我许久没来学会了,也想来看看。”就在同一天,医学会收到裘法祖院士寄来的捐款1000元的认捐表。裘老亲自填写的认捐表上,在会员证号码一栏,他一笔一划地写着“资深会员032号”。还有朱盛修教授,他将自己积蓄多年的各项获奖奖金1.5万元全部捐给学会,是捐款最多的会员。如今,这三位医生都已离世,在老一辈专家心中,学会的分量是那么重,会员的义务是那么神圣。

    还有一个名字让我印象深刻。他叫罗仰洪,是福建省福州市苍山区鹤龄医院的一位医生。他在信中写道:“作为一名穷会员,要不要捐款呢?我思想斗争了好几天。本人是靠工资维持全家生活的。我所在的这家医院是一个区级小医院,每个月的奖金只有几十元。今年春节,医院没有发一分钱奖金,为了节省开支,我不敢出去探亲访友。但是,我反复想过,改变医学会业务楼的面貌事关重大,作为一名基层普通会员,即使省吃俭用,也要为这件事尽微薄之力。因此,我决定捐款1000元整,现经邮局汇上。”阅毕,我非常感动。在筹款过程中,很多地方医院的医生们捐款10元、5元甚至1元,表达心意。捐款金额不等,但对学会的情感是一样的。
, 百拇医药
    近4年时间里,共有2684人、370家单位捐款,筹集资金3478万元,另有两单位捐赠了价值111万的会议设备和家具。为了保证筹款工作的透明、有序,我们规定,不论单位捐款还是个人捐款,不论上百万元还是一块钱,均开发票,连同捐款证书一同寄给捐款人。这项工作比较繁琐,不容半点差错,改建办张圣芬和李晓云两位同志为此付出大量心血。工程还得到了国家规划计划委员会(现“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2000年10月30日,改建工程完工,医学会以崭新的面貌迈入了新世纪。当初所有人认为不可能的事,终于把它做成了!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医学会业务楼转一转,就能看到一些会议室、办公室门前钉立的捐款名牌,在一楼东侧还有两块捐款单位(5万元以上)和捐款个人(1千元以上)的铜制名牌。我们还将所有捐款人和单位的名字记录下来,编辑成册,以永久的感谢和纪念。遗憾的是,敬爱的陈敏章部长在1999年因病去世,没能看到新业务楼。每每回忆到陈部长即使抱病在身,仍顶着寒风和雪花来医学会参加改建座谈会的情景,我就难免老泪纵横。

    集腋成裘,我永远记住了这个词。如今,写下这些值得回忆的人、事、景,希望难忘的一幕幕成为永恒。(连载33)▲

    时任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主席的方津生(右)将10.8万元港币的支票交给曹泽毅。

    纪念册中捐款个人及单位名录节选(总计39页)。, http://www.100md.com(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