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1.08
编号:85374
我的日本导师\u6edd岛任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8日 生命时报 2019.11.08
     我的日本导师\u6edd岛任

    刘又宁

    1979年,我国对外交流刚刚起步,那时国外的医学发展动态、师资情况等,我们几乎全然无知。好在中国医大图书馆藏有国内最丰富的日文原版医学期刊,我读硕士的导师于润江教授又精通日语。经慎重商议之后,几位老师将我赴日留学的第一志愿确定为:日本东北大学,导师为\u6edd岛任(\u6edd读lóng)教授。

    日本东北大学是排名靠前的日本国立大学之一,其医学部的前身就是鲁迅先生曾留学过的“仙台医专”。\u6edd岛教授早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在呼吸生理领域是日本国内毫无争议的领军人物,曾创下四十出头就担任医学正教授的日本国内纪录。他不仅科研厉害,动手能力也很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肺功能仪“体积描记仪”,竟是他四十余年前拿到日本文部省批下的100万日元后,带领学生们手工制作的!

    \u6edd岛教授治学严谨,外表十分严厉,但又不失善良之心。我记得,在日本搞研究,“加班”是常事,我所在研究室,没有任何人敢先于\u6edd岛“下班”回家;一旦确认教授某日出差,大家无不欢呼雀跃,难得放松一回。\u6edd岛先生的父亲曾是日本老百姓在中国东北“开拓团”的成员,他的初中时代就是在沈阳度过的。虽然他们并不隶属于军队,但笔者从多个角度都能体会到他对中国的友好与愧疚之情。

    我刚到日本不久,赶上一次医局旅行(全科人的外出活动,一般在某温泉旅馆度过一晚)。会餐时有人表演节目,台上出现了两个日本兵的形象,先生怕我当时日语尚不够好而产生误会,特凑到我身旁解释道:“那是两个伤兵在中国徐州吃了败仗的狼狈景象,并无半点冒犯之意。”

    涉及中日关系的大事先生也毫不含糊。当我学成回国后,与于润江老师共同在北京筹办召开“首届中日呼吸病大会”时,几乎所有费用都是\u6edd岛从日本筹集来的。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为节约我方开销,他执拗地带头宣布要两人住一间房。我很清楚,对于平时衣食住行都十分讲究的\u6edd岛先生来说,他这样做,无非是想给当时还比较贫穷的我们省一点钱,可谓用心良苦!

    我在日本公费留学4年,中间只允许回家探亲一次,\u6edd岛先生非常理解我远离亲人的艰辛。1980年秋,他趁来中国讲学之际,还特意来到我父母与岳父母家探望。

    一日为师终生难忘!在\u6edd岛先生故去的两年之后,我趁到日本参加学术活动之际,几经周折找到老人家的墓地,按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庄重地燃了三炷香以表敬意与怀念。(连载7)▲1980年,\u6edd岛任教授探访刘又宁家人时的照片,后排左五为\u6edd岛任教授,后排左四为于润江教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