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1.15
编号:81868
割礼,人类四千年的悲欢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5日 生命时报 2019.11.15
     割礼作为一种古老的外科手术,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割礼分为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在西亚、非洲的很多国家,割礼已经成了少男少女成年的仪式,包括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在内的多个国家,大约有80%的男女实行过这种手术。

    男性割礼,指对未成年男孩施行的包皮环切手术。对于男子来说,割礼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武士,造就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在开罗博物馆有一个4000多年前的祭司塑像——显示着男子割礼的最古老佐证。据古埃及相关文献记载,在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的陵墓壁画中出现割过包皮的男性。

    据《耶利米书》中记载,埃及人、犹太人等民族都有割礼的文化。一个犹太人信奉犹太教的标志就始于割礼仪式。犹太教规定,男孩出生后第8天要进行割礼,至今,大部分的犹太人都遵从这一规则。此外,不少中东伊斯兰教国家也有这种习俗。古代史学家希罗多德研究发现,科尔基斯人、埃塞俄比亚人、腓尼基人以及叙利亚人都对割礼非常重视,并且视其为人生中比较重要和值得庆祝的事。家人一般在男孩接受割礼时举行隆重的仪式,请有经验的宗教人士主持,并进行祈祷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亲朋好友也会前来庆贺。
, http://www.100md.com
    割礼在非洲也非常盛行,50多个国家中有30多个国家在不同范围内施行割礼。男子的割礼,大多在11~18岁之间进行,仪式隆重而热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谁家的孩子要举行割礼仪式,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在一起欢庆,他们击鼓吹笛,狂歌欢叫,随着鼓点和音乐的节奏扭动身体,欢快地舞蹈。不一会儿,即将接受割礼的男孩们从远方跑来。上身近乎赤裸的姑娘们一拥而上,拽着他们狂舞。在场的其他人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跳起舞来。随着鼓点的节奏加快,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有时甚至倒地翻滚,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直喘粗气,一直跳到即将受割礼的男孩们精疲力尽,两腿软绵绵地似要瘫倒在地。这时,正在载歌载舞的亲友们会马上跑来,鼓声和笛声也随之戛然而止,亲友们搀扶着这些男孩们走到事先画好的一条白线上,用白布或香蕉叶子蒙上他们的头。

    这时全场鸦雀无声,人们肃然站立。随后,两个赤膊的男子从人群中闪出。大步流星地来到白线的一端。一个搓搓手,依次将孩子们的短裤扯下。另一个迅速从兜中抽出一把光闪闪的刀子,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将一个个光腚孩子的包皮割掉。虽然很疼,但是接受割礼的男孩们仍然咬紧牙关,忍痛以对,表示自己的勇敢与无畏。因为非洲的男孩无论岁数大小,只有经过这一刀才算成年,可以“列丈夫”。不经这一刀,无论活多大年纪,也被视为“孩子”,不算成人。真正是“一刀割出个男子汉”。“手术师”每割下一段包皮,就高高举起,向围观的男女展示。人们遂报以“嘟——嘟——”的吼声,对“手术师”的高超技术和孩子们的勇敢表示赞许。这就是最原始的非洲男性割礼仪式。
, http://www.100md.com
    到了19世纪后期,现代医学终于把包皮环切术从一种宗教仪式转变为医疗手术。随着现代手术学和麻醉学的发展,人们将血淋林的切割现场迁移到手术室;现代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进步,打开了人们对包皮环切术的懵懂认知。今天,包皮环切术是美国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近2/3的男婴做过包皮环切手术。同时,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割包皮可以降低罹患阴茎癌及尿路感染的风险。

    女性割礼显得更加神秘,一般都是私下个别进行的,是指女子在进入青春期前后割除部分或全部外生殖器的一种仪式。几千年前的木乃伊中,就有受过割礼的妇女。女性割礼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贞操观的呈现。因为实施女性割礼地区的人们认为,女人双腿之间“不洁净”的东西会让男人沉溺其中,只有当这些东西被移除后,女性才是干净的、漂亮的、有涵养的。

    对于女子来说,割礼是一场噩梦,不仅带来生理上的生殖器损坏和性权利剥夺,更会造成心理上的永久阴影。它剥夺了女性的性享受,而且在没有任何麻醉和消毒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不仅疼痛难忍,还经常会引发大出血、伤口溃疡、破伤风、传播艾滋病,甚至造成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一份报告统计,世界每年约有200万女孩面临被实施割礼的危险。女性割礼主要流行于非洲,西起塞内加尔,东抵埃塞俄比亚,北达埃及,南至坦桑尼亚。阿拉伯半岛的部分人群中也有此风俗。流行最甚的国家是埃及,其次是苏丹、埃塞俄比亚和马里。

    割礼无疑是对女性权利的侵犯,不管其是否由专业的医生操刀,都是残忍的。2012年,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呼吁废除女性割礼。此外,联合国还将2月6日定义为“残割女性生殖器零容忍国际日”,呼吁到2030年彻底消除这一残害女性的暴力行为。▲, http://www.100md.com(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汪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