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2.03
编号:85072
沈渔\u90a8 中国现代精神病学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3日 生命时报 2019.12.03
     沈渔\u90a8

    中国现代精神病学

    奠基人

    身着白色医者工作服,关切询问着患者病情,温暖的笑容丝丝渗入患者心中,坚定的眼神为患者带来希望之光。这位医者就是我国精神病学界杰出专家,我国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沈渔\u90a8院士。

    1924年, 沈渔\u90a8出生于浙江杭州。战火纷飞中的1943年,沈渔\u90a8进入西南联大先修班,次年进入联大生物系。在联大,她积极参加学生进步团体,还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投身“一二·一”学生运动。1946年夏天,西南联大返回北平后,沈渔\u90a8志愿学医,进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1年,沈渔\u90a8获得留学苏联的机会。4年后,以优秀的成绩从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学成归来,沈渔\u90a8开始了精神病学的学科建设工作。她翻阅大量国外书籍、文献,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知识,在国内首次创建精神生化实验室,在抑郁症生化基础及精神药理药代动力学研究上,获得可喜成果,对指导临床诊断用药具有现实意义。沈渔\u90a8非常重视患者的医疗环境和医生对患者的态度问题,为了尽快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她率先改革精神病院约束病人的旧管理模式,创立了人工冬眠疗法。

    1974年6月至1977年2月,沈渔\u90a8带领团队完成了北京市海淀区11个公社、19万农业人口中建立精神病人家庭防治网的工作。她每天都要从医院搭乘郊区公共汽车到公社,再从公社骑自行车到大队,单程就需3小时,为的是亲自访问、检查公社每个精神病人。有一次,大雨滂沱,她在路上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导致左膝受伤,但仍坚持到病人家中进行访视,最终256名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得到了系统治疗。之后沈渔\u90a8又完成了16个县、600万农业人口精神病家庭社会防治的建网工作,使2500多名农村精神病人获得治疗的机会。这项工作之后在国内推广,并获得国际上的公认。

    1979年10月,沈渔\u90a8赴欧洲精神病学研究机构考察学习。为了尽快使我国精神卫生和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1980年,她在原有精神病学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精神卫生研究所,两年后又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建立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双边协作的推动下,沈渔\u90a8先后在全国各地组织40多次精神卫生国际讲习班,成功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设备和培养人才。至1993年该所新址落成时,全所讲师以上骨干,除1人外,均在国际先进精神卫生机构对口进修,为我国精神卫生学科培养了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从一个只有一台72型分光光度计和一台一万元脑电图的穷教研室,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化设备的精神卫生研究机构。

    为了及时向国内同道介绍国际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学科进展,推动我国精神病学的发展,沈渔\u90a8编写完成了精神病学大型参考书,已连续发行五版,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

    作为我国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的沈渔\u90a8,先后指导硕士生11名,博士生19名,博士后1名,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精神病学学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怡雪 何小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