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2.06
编号:84201
年轻人也要警惕心梗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6日 生命时报 2019.12.06
     11月27日凌晨,35岁的台湾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晕倒,抢救无效去世,医院宣布为心源性猝死。11月20日下午,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徐勇在办公室因突发大面积心梗去世,享年56岁。11月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医师蒋金健被发现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30岁……近日连续发生的多起猝死事件,让人在惋惜之余也深感意外。正值壮年、爱好健身且身体未察觉有明显不适的“健康人”,为何会猝死呢?

    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人们的观念中,老年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但近年来,中青年人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不少网友感慨:好端端的人,怎么年纪轻轻就突然“走了”!

    “‘好端端’只是外表看起来健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医师贺晓楠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发病后24小时内,特别是6小时内死亡者,都称为猝死。贺晓楠表示,猝死者通常是在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下,突然或意外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外因包括熬夜、喝酒、过劳等不良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因素;内因主要与心脏疾病相关,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从病因来说,猝死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种,心源性猝死约占总猝死人数的80%~90%。
, 百拇医药
    贺晓楠表示,猝死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一些调查也显示,我国中青年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今年11月,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发表的最新中国心衰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大于35岁的居民中,心衰患病率为1.3%。对比2000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心衰患病率较15年前增加了44%。今年1月出炉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也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29岁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达到15.3%。

    预防猝死,护心是关键

    “冠心病相关的猝死占总心源性猝死事件的80%~90%,预防猝死,预防和治疗心脏相关疾病是关键。”贺晓楠告诉记者,健康的心脏好比一个正常工作的机房,有门(心脏瓣膜)、电线(心脏传导系统)、水管(血管)等。心律失常就好比电线出了毛病,而冠心病是水管堵了,瓣膜病是房门破了,房缺、室缺则是墙坏了。患有心脏相关疾病的人,就相当于房间的某个部位已受损,在一定外因的诱导下,机房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停止工作,进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 百拇医药
    贺晓楠表示,寒冷、熬夜、运动只是一些心源性猝死事件发生的诱因,心脏相关基础疾病才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决定性因素。这些诱因会导致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变化和血管痉挛等一系列改变,加重相关心脏疾病,导致猝死发生。即使一些经常运动或身体素质很好的人,也可能患有相对隐蔽的心脏疾病。

    “有了心脏疾病,也不一定会发生猝死。”贺晓楠表示,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寒冷、熬夜、运动因素外,还有心情激动、酗酒、吸烟、暴饮暴食、过劳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猝死往往是病因和诱因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有动脉硬化基础疾病的人,情绪波动较大时,可能会导致血管斑块破裂,或血小板迅速聚集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引发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往往是其他疾病所导致,比较常见的是肺栓塞,还有重症哮喘、张力性气胸和睡眠性呼吸暂停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的脑干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外,一些家族遗传病、重症胰腺炎、喹诺酮类药物或严重感染等也可能会导致非心源性猝死。
, 百拇医药
    这些信号尤其需要警惕

    猝死看似突发,实则有迹可循,并非完全不可预防,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就会有蛛丝马迹。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副教授王爱民提醒,出现以下5个信号时,需高度警惕。1.与活动相关的胸痛。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2.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3.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4.头晕乏力、心慌。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5.黑懵、晕厥。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尽快去医院查明病因。
, http://www.100md.com
    贺晓楠表示,导致猝死的疾病中,冠心病相关疾病占比最大,需要做好预防,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防止动脉斑块形成,主要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要保持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戒烟限酒,以延缓动脉斑块的形成。2.防止斑块破裂,如果患者血管有了斑块,需要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按时服用调血脂药物,定期去医院检查。3.防止室颤发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要让患者安静、镇静和就地休息,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是救治发生急性事件患者的有效方法。然而有统计资料显示,由于我国民众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仅为不足1%,大多数患者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教授李传昶提醒,患者发病的4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期”,因为当心脏骤停时,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钟,随后皮层细胞会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和死亡。因此,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技能和行为意义重大,必须在4分钟内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心肺复苏:呼唤确认患者意识,拨打120,胸外按压,打开呼吸道,人工呼吸两次,电击除颤。待医护人员赶到,配合救治。若确认是心梗,目击者或家人要尽快签字手术,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再商量一会儿”“找熟人”上。此外,受访专家共同呼吁,我国的公共场合应更普遍地设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议相关机构开展更广泛培训,让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以及AED使用方法,以应对突发事件。▲, 百拇医药(张 健 张 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