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身上找到新冠病毒抑制剂
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蝙蝠的免疫系统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这也是它可能成为埃博拉、非典和新冠等致命病毒天然宿主的原因。目前,人们亟需探求蝙蝠对病毒高度耐受的生理机制,并由此推动广谱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进程。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美国杜克大学近日联合进行了一项新研究。研究团队从蝙蝠基因组分析入手,系统寻找病毒生命周期依赖的宿主因子。通过了解病毒-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来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靶点。研究人员对蝙蝠细胞的两万多个基因进行全面筛查,确定了数十个病毒复制所依赖的关键基因,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宿主基因MTHFD1。该基因表达水平比人类相应组织细胞低得多,其抑制剂carolacton对于腮腺炎、马六甲、寨卡等病毒的复制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研究团队随后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实验发现,carolacton也能抑制新冠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复制,展示出良好的成药性。
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助力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更为人类未来抗击新的突发病毒流行打下基础。研究团队后续将在动物感染模型上对carolacton的抗病毒功能进行临床前测试,希望能将其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推向临床。▲ (王晓雄), 百拇医药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美国杜克大学近日联合进行了一项新研究。研究团队从蝙蝠基因组分析入手,系统寻找病毒生命周期依赖的宿主因子。通过了解病毒-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来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靶点。研究人员对蝙蝠细胞的两万多个基因进行全面筛查,确定了数十个病毒复制所依赖的关键基因,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宿主基因MTHFD1。该基因表达水平比人类相应组织细胞低得多,其抑制剂carolacton对于腮腺炎、马六甲、寨卡等病毒的复制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研究团队随后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实验发现,carolacton也能抑制新冠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复制,展示出良好的成药性。
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助力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更为人类未来抗击新的突发病毒流行打下基础。研究团队后续将在动物感染模型上对carolacton的抗病毒功能进行临床前测试,希望能将其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推向临床。▲ (王晓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