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09
编号:89817
滑坡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9日 生命时报 2020.06.09
     滑坡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麦舜翩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项著名的实验:为了考察惩罚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者招募一批受试者,让他们抽签决定扮演“老师”或“学生”。老师和学生分别被安排在两个房间,看不见彼此但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老师会朗读词语,学生需要记住,并从四个选项中选出词语,如果选错,老师会对学生施以电击。电击的程度会随着错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升级,最高达到300伏,能直接把人电晕。当时的受试者中,有26名在实验者的要求下,从低到高实施了最大强度的惩罚。这些扮演老师的人会听到假学生的声音,从没有声音,到微弱的呻吟,到喊叫、咒骂、哀求讨饶,最后一点声音都没有,仿佛已经被电晕了。

    当然,这种可怕的实验是违反伦理的,所以电击是假的,学生的哀嚎也是假装的。这个实验真正的目的,是测试人们在面对权威的指令时,会拒绝还是服从。研究者认为,人们会因为服从权威而作出伤人行为。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实验设计的“惩罚递增机制”也是导致伤害行为的原因。如果实验者一开始就要求“老师”施以最高级的电击惩罚,很多的人会选择拒绝执行;而服从执行轻微的惩罚,会导致受试者更有可能做出做严重的伤害行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滑坡效应。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行为往往会重复,且程度逐渐加剧。在很多贪污受贿案中,受贿官员最开始只是接受了普通礼物或小红包,后来越陷越深,甚至演变成巨贪。心理学家发现,道德滑坡的形成原因有两部分:理智和情感。理智上,当人们犯了轻微的道德错误,会倾向于为自己开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例如“大家都收,我为什么不收”。不道德行为出现次数较多后,人们会进入一种自动反应模式,不再思考“该不该收”,而按过往的习惯去行动。这会使得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不道德的行为。情感上,不道德行为会给人带来羞愧、沮丧等负面感受。但若道德挑战反复出现,人们会适应道德冲突,渐渐变得麻木,内心不再纠结,也不再有羞耻感。

    如何避免滑坡效应,预防不道德行为发生?一是保持理性谨慎,守住不道德行为的红线,无论多么微小都不要尝试;二是创造良好的群体道德氛围和环境,多宣传正向的行为规范,树立榜样,引导人们保持道德行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