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26
编号:89541
教育公平不容践踏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6日 生命时报 2020.06.26
     教育公平不容践踏

    本报特约评论员 许朝军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陈春秀在16年前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的事尚未有个结果,近日又有媒体曝光,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共涉及14所高校。而在此前,湖南的罗彩霞、湖北的王俊亮、河南的王娜娜也都曾因此无缘大学。当冒名入学已不只是局地个案,人们不禁要问,教育的公平性何存?

    自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度,虽也存在种种弊病,但毫无疑问是开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寒门晋升通道。即便在当今社会,考试制度几经改革后,仍不失为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受害者而言,“顶替上学”事件不只是改写了自己的身份档案信息,更是整个人生。对社会秩序而言,此类行为的频繁发生,则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底线,也是对正常教育权益的侵犯。

    深究每一个“冒名顶替”案件的背后,“黑手”都不仅仅是冒名学生及其亲友,更有相关教育管理者在管理行为上的失职失责。应该说,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过低,直接导致了此类事件的频发。因而,要想保证教育公平,首先必须织密教育管理责任的“篱笆”。教育管理从入学到毕业到就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不法行为创造条件和空间。若要从机制体制上确保管理规范,必须从严追究管理不当的失职之责,在源头上堵住漏洞。

    其次,要织密教育诚信的“篱笆”。从类似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罪行”之所以得逞,核心原因就是顶替者不肯遵守诚信规则。在可能改变人生命运的入学资格面前,他们直接将个人诚信抛在脑后,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一种欺骗,属于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目前,基于教育管理和诚信氛围的构建,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建立了诚信入学、诚信考试、诚信招生、诚信就业等规范,其作用值得期待。事实上,从幼儿园起,就应纳入诚信教育,进而辐射家庭和社会行为向着诚信方向运转,这也是保障教育公平、消除破坏教育公平各类不良行为和因素的基础和关键。

    保障教育公平,还必须坚持教育信息的公开透明。试想,如果当年所有高考、中考的录取信息都公开,何至出现如此大量的冒名顶替事件?当然,今日不同往昔,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的普及,可以让多年前这种顶替现象更难存续,但同时,也要防止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力求把教育管理和教育信息的公开透明落到实处。因为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绝不容许任何践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