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游泳
编号:89127
浅水游泳也要警觉溺水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7日 生命时报 2020.07.17
     突发疾病意外 丧失位置感觉

    浅水游泳也要警觉溺水

    受访专家: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 陆一帆

    本报记者 赵可佳

    夏季,游泳池、海边等地是许多人锻炼身体、外出游玩的首选。但与此同时,溺水事故也频发。其中,有一种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浅水溺水”:2017年,南京一名身高1.65米的大学女生,参加游泳考试时在1.2米水深的泳池中溺水身亡;此前,浙江也有一名1.8米的健壮男子溺亡在1.3米的水池中……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向《生命时报》记者表示,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在某些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突发疾病、呛水窒息。陆一帆表示,溺亡者中,真正被“淹死”的不到50%,很多是因为在水中突发疾病,如心脏病、肺栓塞等,发病前往往症状不明显。还有些会游泳的人,在浅水中往往放松警惕,过度换气后潜水时间过长,产生缺氧窒息容易导致溺水。

    2.对身体位置感觉能力差。与地面的运动不同,在水中人体处于失重状态,对身体位置感觉的能力要求更高。“人们常说游泳可以锻炼心肺功能、燃脂减重等,其实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身体正确感知位置的能力,提高神经系统中枢的稳定性。”陆一帆说。比如在及腰深的水中,如果脚下一滑向后倒,身体感觉位置弱者很难再次站稳,手臂和脚都碰不到水底支撑。这时,不熟悉水性的人往往内心紧张,导致呛水,如果身边没人帮助,甚至有一定溺亡风险。

    3.突发意外。在户外的河、湖等处,就算水位不深,也有可能被水草等异物缠绕,从而导致溺亡;手脚抽筋也是溺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部分户外水域温差较大,身体无法适应,造成抽筋现象。在较拥挤的室内游泳池,当头部被撞击,如被其他游泳者踢到,亦有可能发生晕厥而溺水。

    陆一帆建议,当发生浅水溺水现象,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多数情况都能化解。开始游泳前,先循序渐进了解水的特性,打破恐惧感;最好做个身体检查,确保游泳时不会发生意外;去正规、合法的游泳场所,考取深水证后才能进入深水区,不游野泳;最好掌握救援技能,于人于己都有好处。如发现有人溺水,不熟悉水性和救援技能不能贸然下水,避免发生意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