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社会因素影响中风
种族、教育、收入、贫困、医保、社交、居住地环境
七个社会因素影响中风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 钮文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马青峰
本报记者 张筱悦
我国中风的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019年《柳叶刀》公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新发中风病例中,40%来自中国。通常认为,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病。《中风》杂志近日发表的研究则发现,个人所在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因素,种族、教育、收入、贫困、医保、社交、居住地环境7个因素与中风发病率有关。
中风有深层的社会原因
, http://www.100md.com
由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共同进行的这项研究,分析了共计2.8万人的相关数据。研究者最初筛选出10个社会因素纳入考察范围,最终确定7个对中风发病率有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在75岁以下人群中,具有3个以上社会不利因素的人,发生中风的可能性是无社会不利因素影响的人的近2.5倍;排除潜在干扰因素后,具有3个以上社会不利因素的人,中风风险仍比其他人高出50%。此外,这些社会不利因素具有累积效果,每增加一个因素,中风风险就会相应增加。但在75岁以上人群中,社会因素与中风风险的关系较小。不同社会因素对不同年龄段造成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比如,交友情况在童年时期影响最深;收入低对中年人影响颇大;社会隔离导致的孤独,可使65岁以下人群中风风险升高4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解释说,社会因素对中风,甚至整个身体健康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但因为它不像个人因素那么直观明显,所以常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很多个人不良健康习惯或错误观念都受到社会不利因素影响。如果说个人因素是导致中风的直接原因,社会因素就是其深层原因。
, 百拇医药
经济发展和健康关系密切
中风又称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虽然它常是急性发作,但发病前往往有长期的慢性基础病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青峰告诉记者,中风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夹层、血管炎症等,甚至任何导致心脑血管慢性病变的因素等都可能增加中风风险,包括上述研究提出的社会因素。但现阶段影响我国中风风险的社会因素与研究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受教育程度不同。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助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家人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教育能够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曾针对受教育程度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联性进行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与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患者相比,初中以下学历的患者更可能患上重型缺血性卒中。马青峰补充说,随着人们受教育差距的缩小,健康教育方面的差别会愈加凸显。
, http://www.100md.com
城乡医疗水平差异。马青峰说,城乡地区医疗水平差异与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但又不仅限于此。一个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好坏,除了受财政投入、医疗设备等物质条件影响外,人才也是重要原因。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高学历、高才能的专业人士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少留在小地方或基层医院。“如果当地医务人员受到区域局限性影响,对很多先进的医疗手段不了解,那么即便经济水平不算太落后,整体医疗水平也很难提升。”
居住区域地理差别。在多种族社会,不同人种间会产生发病率差异。马青峰表示,我国虽然不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中风发病率却有不同。从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中风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要高于南方。这可能与南北方气候、生活饮食习惯等不同有很大关系。但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近年来南北方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差异逐渐缩小,中风的发病率差异也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了。
马青峰说,受教育程度、医疗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归根到底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经济条件拮据、生活环境差也更易带来一些附加问题,比如心理压力大、长期吸烟等,这些都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力所能及的改变
“相比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更难改变。”钮文异解释说,比如,你可以让中风高风险的人去戒烟、戒酒,但很难让其改变自己的经济情况、居住场所以及受教育经历。虽然多年来,国家一直试图通过加大投入、增加医疗保障、普及教育等手段来弥补各方面差距,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现实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必须考虑如何在既有社会环境中,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强化健康教育。个人教育经历较难改变,尤其是对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不太可能再回归校园接受教育,但可以改变的是,通过专项科普宣传提高健康素养。此外,个人也要主动增强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比如,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后4.5小时之内,若患者不知情就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马青峰说,面对疾病更要杜绝“听人说”的习惯,比如中风治疗结束后仍要控制危险因素,不能因为听人说“是药三分毒”就拒绝服药。
学会花钱少的健康生活。不少人会将自己的健康状况与经济条件联系在一起,好像没钱就难有健康。但马青峰认为,看病或许要花不少钱,但疾病预防并一定要投入大量资金,许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反而能帮人们省钱,比如戒烟戒酒、减少乘车适度步行、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等。
钮文异说,影响个人健康的除了大环境,还有周围小环境,建议从改变身边环境做起,增强自控力,并尽自己所能带动身边人一起作出改变。▲, http://www.100md.com
七个社会因素影响中风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 钮文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马青峰
本报记者 张筱悦
我国中风的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2019年《柳叶刀》公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新发中风病例中,40%来自中国。通常认为,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病。《中风》杂志近日发表的研究则发现,个人所在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因素,种族、教育、收入、贫困、医保、社交、居住地环境7个因素与中风发病率有关。
中风有深层的社会原因
, http://www.100md.com
由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共同进行的这项研究,分析了共计2.8万人的相关数据。研究者最初筛选出10个社会因素纳入考察范围,最终确定7个对中风发病率有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在75岁以下人群中,具有3个以上社会不利因素的人,发生中风的可能性是无社会不利因素影响的人的近2.5倍;排除潜在干扰因素后,具有3个以上社会不利因素的人,中风风险仍比其他人高出50%。此外,这些社会不利因素具有累积效果,每增加一个因素,中风风险就会相应增加。但在75岁以上人群中,社会因素与中风风险的关系较小。不同社会因素对不同年龄段造成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比如,交友情况在童年时期影响最深;收入低对中年人影响颇大;社会隔离导致的孤独,可使65岁以下人群中风风险升高4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解释说,社会因素对中风,甚至整个身体健康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但因为它不像个人因素那么直观明显,所以常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很多个人不良健康习惯或错误观念都受到社会不利因素影响。如果说个人因素是导致中风的直接原因,社会因素就是其深层原因。
, 百拇医药
经济发展和健康关系密切
中风又称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虽然它常是急性发作,但发病前往往有长期的慢性基础病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青峰告诉记者,中风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夹层、血管炎症等,甚至任何导致心脑血管慢性病变的因素等都可能增加中风风险,包括上述研究提出的社会因素。但现阶段影响我国中风风险的社会因素与研究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受教育程度不同。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助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家人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教育能够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曾针对受教育程度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联性进行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与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患者相比,初中以下学历的患者更可能患上重型缺血性卒中。马青峰补充说,随着人们受教育差距的缩小,健康教育方面的差别会愈加凸显。
, http://www.100md.com
城乡医疗水平差异。马青峰说,城乡地区医疗水平差异与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但又不仅限于此。一个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好坏,除了受财政投入、医疗设备等物质条件影响外,人才也是重要原因。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高学历、高才能的专业人士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少留在小地方或基层医院。“如果当地医务人员受到区域局限性影响,对很多先进的医疗手段不了解,那么即便经济水平不算太落后,整体医疗水平也很难提升。”
居住区域地理差别。在多种族社会,不同人种间会产生发病率差异。马青峰表示,我国虽然不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中风发病率却有不同。从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中风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要高于南方。这可能与南北方气候、生活饮食习惯等不同有很大关系。但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近年来南北方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差异逐渐缩小,中风的发病率差异也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了。
马青峰说,受教育程度、医疗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归根到底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经济条件拮据、生活环境差也更易带来一些附加问题,比如心理压力大、长期吸烟等,这些都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力所能及的改变
“相比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更难改变。”钮文异解释说,比如,你可以让中风高风险的人去戒烟、戒酒,但很难让其改变自己的经济情况、居住场所以及受教育经历。虽然多年来,国家一直试图通过加大投入、增加医疗保障、普及教育等手段来弥补各方面差距,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现实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必须考虑如何在既有社会环境中,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强化健康教育。个人教育经历较难改变,尤其是对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不太可能再回归校园接受教育,但可以改变的是,通过专项科普宣传提高健康素养。此外,个人也要主动增强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比如,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后4.5小时之内,若患者不知情就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马青峰说,面对疾病更要杜绝“听人说”的习惯,比如中风治疗结束后仍要控制危险因素,不能因为听人说“是药三分毒”就拒绝服药。
学会花钱少的健康生活。不少人会将自己的健康状况与经济条件联系在一起,好像没钱就难有健康。但马青峰认为,看病或许要花不少钱,但疾病预防并一定要投入大量资金,许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反而能帮人们省钱,比如戒烟戒酒、减少乘车适度步行、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等。
钮文异说,影响个人健康的除了大环境,还有周围小环境,建议从改变身边环境做起,增强自控力,并尽自己所能带动身边人一起作出改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