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不好,大脑得病
肠道不好,大脑得病
研究发现,脑动脉硬化、帕金森、老年痴呆、抑郁症都与消化道有关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 高 利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蒋 绚
本报记者 李珍玉
大脑常被形容为人体的最高司令部,负责指挥全身各系统及器官的正常运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肠道也有自己独立的神经系统,它的某些功能几乎可与大脑媲美。《电子神经学杂志》最新发表的研究显示,肠道与大脑关系密切,甚至很多脑病的发生都与肠道有关。
肠道与大脑间有条“高速公路”
由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尼克·斯宾塞教授等人进行的新研究,从神经学角度详细阐述了胃肠消化系统是如何影响大脑的,其原理被称为“脑肠互动理论”。他们发现,人的肠壁布满一种特殊神经元,其靠近脊髓,可直达大脑,肠道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与大脑进行交流的。斯宾塞教授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很多脑部疾病实际是先从肠道开始的,比如帕金森病。”至今为止,诸如心脏、肝脏、膀胱等其他脏器都没发现与大脑的类似关联。
, 百拇医药
美国医学家埃默伦·迈耶在《第二大脑》一书中指出,肠道内神经系统监测着从食管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无需从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指令即可独立运作,故被称为“第二大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高利说,肠道和大脑的交流其实是多方位的,涉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负责传递信息的主要是五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双方共通的神经递质或激素。连接两者的这条“高速公路”被称为“肠脑轴”,可双向协调、相互制约。比如,帕金森病患者在若干年前就可能有便秘、腹胀等胃肠道症状;人在压力大时,则会出现胃痛、消化功能紊乱。
最近十几年,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脑肠互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蒋绚说,自2009年起,微生物作为独立的一环纳入肠脑轴体系。特别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肠道菌群分为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共计超过100万亿个,比人体自身的真核细胞还多10倍以上。肠道微生物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及大脑功能,进而引发多种与神经精神相关的疾病。
, 百拇医药
不少脑病要查消化道
临床中,很多看起来是脑部问题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胃肠镜等消化系统检查,其原因就是脑肠之间的相互影响。高利说,胃肠道可能引发的脑部相关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脑血管病。肠道菌群紊乱后,其代谢产物变化就会经肠脑轴传至大脑。如果引起的是脂质代谢紊乱,日积月累可致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高利说,他曾治疗过几个十几岁的脑梗小患者,孩子的血压、血糖等指标都不高,免疫系统也正常,最终确诊问题就出在胃肠道疾病上。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主要体征是手脚颤抖、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还可伴有焦虑、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是因为特定脑区中多巴胺的分泌量减少,使控制动作的神经信号出现异常所致。2017年,瑞典科学家发表在《神经学》上的论文称,对38万人跟踪近40年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会先在肠道出现可引发脑结构异常的“问题蛋白”,该蛋白一路“爬”上大脑,若干年后,大脑中的神经元才会受到明显影响,继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百拇医药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微生物与感染》杂志2019年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肠道发生生理性变化,肠道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都会增加,有害菌代谢产物穿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功能的风险就会增加。《解剖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当肠道菌群失衡,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时,可促发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类似的大脑炎症反应。同时,肠道内也可发现与脑相关部位病理变化一样的物质,如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
抑郁症。蒋绚说,肠道菌群对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上的一项比利时研究发现,与正常参试者相比,患有抑郁症的参试者的微生物组中,缺少两种肠道微生物,即粪球菌属和小类杆菌属。当年龄、性别或抗抑郁药等因素影响微生物组时,这一研究结果仍然成立。有专家分析认为,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改变代谢来调控肠脑轴,进而“传播”抑郁表型。
呵护肠道全身受益
“不但机体的生理活动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患者的治疗康复走势同样与其密不可分。因此,改善胃肠道功能是防治多种脑病的核心内容之一。”高利说:“临床遇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时,如果不能放支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们会考虑从调理肠胃入手,经常能收获不错的疗效。”若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两位专家认为,人人都应呵护肠道,其益处可惠及大脑甚至全身。
, http://www.100md.com
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大类,可溶性膳食纤维来源于果胶、藻胶、魔芋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粗粮、豆类和水果蔬菜,其中,含膳食纤维较高的蔬果包括芹菜、莲藕、胡萝卜、西兰花、牛油果、苹果、香蕉、橘子等。
坚持摄入发酵乳制品。以酸奶、奶酪为代表的发酵乳制品,不仅具有奶制品高钙、富含优质蛋白的优势,部分产品还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有益菌,对保护消化道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益生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如果酸奶等产品的物流、销售环节不能严格保证冷链环境,保健功效有限。因此,应尽量挑选冷藏条件好、生产日期近的发酵乳制品。
不要乱服益生菌或益生元补充剂。益生菌能帮助维护肠道健康,益生元则能帮助生成益生菌,但无论哪种补剂,都不建议身体健康的人盲目服用。在西方一些国家,医生建议胃肠道功能不好的成年人可补充包含10种菌群、菌株总含量在100亿单位或以上的益生菌1~3个月,但医学界对其确切效果尚无定论。一般情况下,健康人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即可促进胃肠蠕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如确实存在菌群紊乱问题,应先咨询医生,视情况遵医嘱服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能杀死有害菌,也会损伤有益菌,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损及全身,必须杜绝滥用。
专家表示,判断肠道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是排便情况。若排便规律、大便通畅,且性状没有异常改变,可基本判定肠道功能无异常;否则,则应首先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增加运动等进行改善,便秘者还可每天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百拇医药
研究发现,脑动脉硬化、帕金森、老年痴呆、抑郁症都与消化道有关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 高 利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蒋 绚
本报记者 李珍玉
大脑常被形容为人体的最高司令部,负责指挥全身各系统及器官的正常运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肠道也有自己独立的神经系统,它的某些功能几乎可与大脑媲美。《电子神经学杂志》最新发表的研究显示,肠道与大脑关系密切,甚至很多脑病的发生都与肠道有关。
肠道与大脑间有条“高速公路”
由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尼克·斯宾塞教授等人进行的新研究,从神经学角度详细阐述了胃肠消化系统是如何影响大脑的,其原理被称为“脑肠互动理论”。他们发现,人的肠壁布满一种特殊神经元,其靠近脊髓,可直达大脑,肠道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与大脑进行交流的。斯宾塞教授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很多脑部疾病实际是先从肠道开始的,比如帕金森病。”至今为止,诸如心脏、肝脏、膀胱等其他脏器都没发现与大脑的类似关联。
, 百拇医药
美国医学家埃默伦·迈耶在《第二大脑》一书中指出,肠道内神经系统监测着从食管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无需从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指令即可独立运作,故被称为“第二大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高利说,肠道和大脑的交流其实是多方位的,涉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负责传递信息的主要是五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双方共通的神经递质或激素。连接两者的这条“高速公路”被称为“肠脑轴”,可双向协调、相互制约。比如,帕金森病患者在若干年前就可能有便秘、腹胀等胃肠道症状;人在压力大时,则会出现胃痛、消化功能紊乱。
最近十几年,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脑肠互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蒋绚说,自2009年起,微生物作为独立的一环纳入肠脑轴体系。特别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肠道菌群分为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共计超过100万亿个,比人体自身的真核细胞还多10倍以上。肠道微生物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及大脑功能,进而引发多种与神经精神相关的疾病。
, 百拇医药
不少脑病要查消化道
临床中,很多看起来是脑部问题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胃肠镜等消化系统检查,其原因就是脑肠之间的相互影响。高利说,胃肠道可能引发的脑部相关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脑血管病。肠道菌群紊乱后,其代谢产物变化就会经肠脑轴传至大脑。如果引起的是脂质代谢紊乱,日积月累可致脑动脉硬化、脑梗死等。高利说,他曾治疗过几个十几岁的脑梗小患者,孩子的血压、血糖等指标都不高,免疫系统也正常,最终确诊问题就出在胃肠道疾病上。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主要体征是手脚颤抖、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还可伴有焦虑、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是因为特定脑区中多巴胺的分泌量减少,使控制动作的神经信号出现异常所致。2017年,瑞典科学家发表在《神经学》上的论文称,对38万人跟踪近40年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会先在肠道出现可引发脑结构异常的“问题蛋白”,该蛋白一路“爬”上大脑,若干年后,大脑中的神经元才会受到明显影响,继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百拇医药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微生物与感染》杂志2019年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肠道发生生理性变化,肠道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都会增加,有害菌代谢产物穿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功能的风险就会增加。《解剖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当肠道菌群失衡,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时,可促发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类似的大脑炎症反应。同时,肠道内也可发现与脑相关部位病理变化一样的物质,如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
抑郁症。蒋绚说,肠道菌群对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上的一项比利时研究发现,与正常参试者相比,患有抑郁症的参试者的微生物组中,缺少两种肠道微生物,即粪球菌属和小类杆菌属。当年龄、性别或抗抑郁药等因素影响微生物组时,这一研究结果仍然成立。有专家分析认为,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改变代谢来调控肠脑轴,进而“传播”抑郁表型。
呵护肠道全身受益
“不但机体的生理活动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患者的治疗康复走势同样与其密不可分。因此,改善胃肠道功能是防治多种脑病的核心内容之一。”高利说:“临床遇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时,如果不能放支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们会考虑从调理肠胃入手,经常能收获不错的疗效。”若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两位专家认为,人人都应呵护肠道,其益处可惠及大脑甚至全身。
, http://www.100md.com
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大类,可溶性膳食纤维来源于果胶、藻胶、魔芋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粗粮、豆类和水果蔬菜,其中,含膳食纤维较高的蔬果包括芹菜、莲藕、胡萝卜、西兰花、牛油果、苹果、香蕉、橘子等。
坚持摄入发酵乳制品。以酸奶、奶酪为代表的发酵乳制品,不仅具有奶制品高钙、富含优质蛋白的优势,部分产品还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有益菌,对保护消化道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益生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如果酸奶等产品的物流、销售环节不能严格保证冷链环境,保健功效有限。因此,应尽量挑选冷藏条件好、生产日期近的发酵乳制品。
不要乱服益生菌或益生元补充剂。益生菌能帮助维护肠道健康,益生元则能帮助生成益生菌,但无论哪种补剂,都不建议身体健康的人盲目服用。在西方一些国家,医生建议胃肠道功能不好的成年人可补充包含10种菌群、菌株总含量在100亿单位或以上的益生菌1~3个月,但医学界对其确切效果尚无定论。一般情况下,健康人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即可促进胃肠蠕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如确实存在菌群紊乱问题,应先咨询医生,视情况遵医嘱服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能杀死有害菌,也会损伤有益菌,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损及全身,必须杜绝滥用。
专家表示,判断肠道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是排便情况。若排便规律、大便通畅,且性状没有异常改变,可基本判定肠道功能无异常;否则,则应首先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增加运动等进行改善,便秘者还可每天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