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01
编号:88196
冻鱼冻肉首选国产的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生命时报 2020.09.01
     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冷冻肉类表面可存活三周以上

    冻鱼冻肉首选国产的

    受访专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教授 陈舜胜

    本报记者 高 阳

    近日,美国福布斯新闻网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在冷冻肉类和鱼类表面存活3周以上,这些被污染的食品或许是部分国家再次暴发疫情的源头。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由来自新加坡和爱尔兰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在新加坡超市中选取了500个鲑鱼、猪肉、鸡肉样本,并接种了大剂量的新冠病毒,然后将其在3个不同温度下储存:4℃、-20℃、-80℃。在1至21天不同的时间点取样品解冻后,研究人员确定,这三种保存条件下,病毒数量在3周内保持不变。

    在这之前,全国已有多地出现进口冷冻肉或海鲜被检出“新冠阳性”。进入7月以来,福建厦门、辽宁大连、江西萍乡、重庆沙坪坝区、山东烟台等地,都在厄瓜多尔生产的冷冻南美白虾的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8月12日,深圳龙岗从巴西进口的冷冻鸡翅表面样品中检出新冠病毒。针对冷冻肉或海鲜频频检测呈阳性,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教授陈舜胜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病毒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在实验室环境下,尤其是在0~4℃条件下,病毒更易“存活”,零下20℃条件下病毒可存活数月,零下80℃条件下病毒可存活数年。进口冷冻肉等冷链运输中,冷冻温度基本为-18℃~-22℃,非常适合病毒长时间生存。第二,肉类加工厂可能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所。拥挤、通风不良、缺乏个人防护装备、环境噪音大导致沟通多数靠喊叫,以及与带病上班工人接触等,可能都是导致病毒传播的原因。新加坡研究者猜测,肉类加工厂的工人也可能是病毒传播的载体,因为他们接触了之前在其他国家冷冻的受感染肉类,所以,近期世界各地肉类海产品从业人员有超过千人确诊感染新冠。第三,销售环节也可能存在污染。超市冷库、冷柜以及冰鲜销售区,售货员和带病毒消费者接触,可能使冷冻产品被污染。而且在大型肉类和水产品市场中,商贩会每天将卖剩下的冷冻肉类和水产品放入冰箱中冷藏,次日再拿出来卖,为病毒的存活创造了条件。
, 百拇医药
    既然病毒可以在冷冻肉制品包装上存活那么久,那冷冻肉、冷冻海鲜还能吃吗?答案是,国家检测合格的可放心食用。目前,我国《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中明确要求,进口畜禽肉类食品应当具备《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方可入厂。陈舜胜说,如果检测不合格,市场监管人员肯定不会让这样的肉类出现在市场上,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需要说明的是,核酸阳性≠会传染人。陈舜胜说,此次研究获得的新信息证实,新冠病毒虽然可以在特定的温度下存活,但这并不能证明这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一种方式,接触或食用冷冻肉类、鱼类而感染病毒的风险最多只是理论上的。世界卫生组织也为此发布了一份关于食品安全与处理的声明,明确告知“人们通过食品或食品包装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很小”。

    陈舜胜表示,目前来看,冻肉和冻鱼不是说绝对不能吃了,但如无必要,建议首选国产的相关产品。如若需要,在接触、购买、制作冷冻肉制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去正规超市和市场购买。正规超市出售的冷冻肉一般都经过检疫,产品能够溯源,来源地相对清楚,员工防疫措施也比较到位。相反,无人管理的小摊小贩就有很多食品安全隐患了。最好不要从不知名的网店上购买冷冻肉制品,或者买前请商家出示产品核酸检测合格证明。
, 百拇医药
    第二,选购时戴口罩、戴手套。冷冻肉通常都在超市冰鲜区摆放售卖,或者存在冰柜中自由取放。如果不戴口罩,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而且人人随意挑选冷冻肉也不太卫生。选购时,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买完注意把冷冻肉打包好、套好袋子,不要污染到蔬菜、水果等其他采购品。

    第三,采购回家后立即洗手。不要用手去揉眼睛、摸鼻子和嘴。离开超市后,脱下手套,第一时间消毒洗手。回家后,最好把超市带回来的生鲜外包装换掉,原包装袋丢弃到垃圾桶。按食用份量分割并独立密封包装后,再放入冰箱冷冻,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第四,戴手套处理冷冻肉。为降低风险,处理冷冻肉时最好戴上干净的厚手套。切割制作时,也要生熟分开,用专门的切肉板,用完后记得消毒。

    第五,不生吃,高温蒸煮。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尤其是生肉、生的水产品一定要彻底加热,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