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04
编号:88106
寻找血液中乱跑的癌细胞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4日 生命时报 2020.09.04
     寻找血液中乱跑的癌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帮助监测动态变化、评估疗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博士 苏翔宇

    不少肿瘤患者在确诊和治疗过程中被要求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循环肿瘤细胞虽然较少提及,但在癌症的诊疗发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循环肿瘤细胞(简称为 CTC),一般是指因诊疗操作或者自发原因,由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一种肿瘤细胞。可以简单理解为,肿瘤组织的一部分“小恶魔”进入了人体血液,它们有可能逃避机体免疫,在原发或远处脏器“安营扎寨”,进而祸害相关器官,形成复发、转移病灶。因此,检测这些“小恶魔”的存在就尤为重要。通过捕捉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监测它们的类型、数量变化的趋势,可以实时监测肿瘤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实现实时个体化治疗。

    一般来说,三种情况下要检测循环肿瘤细胞:1.存在诊断困难时;2.抗肿瘤治疗前,即早期肿瘤患者手术前,中晚期患者抗肿瘤治疗前;3.抗肿瘤治疗后。检测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4点:

    1.帮助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期。有研究发现,部分肿瘤在影像学检查还没有发现病灶时,就已经可以在外周血中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这就意味着循环肿瘤细胞可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正是基于这一发现,早在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就将循环肿瘤细胞纳入肿瘤标记物,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依据。

    2.利于预后效果评估。目前有多项研究证实,在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是独立的预后评估因素。循环肿瘤细胞计数越高,提示着患者的预后较差。在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上,乳腺癌指南也将循环肿瘤细胞纳入其中,将其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3.实时监测疗效。如果能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循环肿瘤细胞数量的变化,就可以侧面反映治疗方案是否有效,能更加准确地评估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4.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循环肿瘤细胞作为“液体活检”,不需要通过穿刺等手段获取患者身体组织,仅通过外周血将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出来进行培养,可进一步对其进行基因测序、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为患者制订或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每年检测一次循环肿瘤细胞,来早期发现肿瘤;有癌症家族史,或有HPV阳性、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疾病,长期吸烟,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以及基因检测提示肿瘤易感性高等肿瘤易感人群,建议每3个月或半年检测一次;正在接受治疗或已经治愈的患者,则遵医嘱进行必要检测,以调整治疗方案和防复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