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29
编号:85898
自我安慰时,喊自己名字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9日 生命时报 2020.09.29
     自我安慰时,喊自己名字

    疏离感有助于平复心情和客观看待问题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任增辉

    在焦虑、抑郁日益成为普遍社会问题的当下,如何应对负面情绪的侵袭,是现代人必修的人生功课。焦虑、抑郁的一大原因,就是把“我”放得太大。比如,总是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总是把事情搞砸,对方总是忽略“我”……这种本能地以第一人称角度想问题的方式,尤其是想负面的事,很容易破坏自信心,给“我”贴上很多负面标签,而没有办法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针对这种因打击自我而产生的焦虑、无力感,诸多研究发现,“自我疏离”,即用旁观者的视角,与“我”拉开一点距离,对平复情绪、增强自制力很有作用,还能帮助我们更专注于大局。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将来的某一个挑战,比如重要的考试。对照组被要求以“沉浸”状态,也就是“身在其中”的方式去描述这件事,而实验组则以“旁观”的方式,处在“疏离”的状态下去描述。结果发现,那些以“旁观”角度诉说的人,比沉浸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

    自我疏离的要点,就是从当下的“自我沉溺”状态中后退一步,开拓一点点心理空间,其形式多种多样,以下4种方式不妨一试:

    1.喊自己的名字。在安慰自己或思考与自己相关的问题时,不要说“我”,而是说自己的全名。比如,如果说:“我”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我”很怕接下这个任务,那么个人代入感很强烈,压力就更大;而如果说:“张三”的未来该如何发展,“李四”如何消除对任务的担心,则会变得理性、冷静很多。喊自己名字,会增加“不熟悉感”,这能拉开想法与现实自我的距离,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客观分析。

    2.旁观者视角。想象一下,一个外人,会对当下你纠结的事作何思考、感受和应对。比如你火车上遇到素未谋面的旅客,他会对你的烦恼说什么,如果在小区散步遇到不认识的邻居,他会对你的烦恼有什么建议?

    3.榜样视角。如果你把遇到的问题和心事告诉你的偶像或尊重、敬爱的人,他可能会如何思考,如何跟你交流?你可以想象一下你与他的对话。

    4.未来视角。假如这件事情过去了,多年之后,你经历了更多的人生的起落,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这个烦恼,你会和自己说什么?其实很多思绪和心情,只要你愿意主动抽离出来,会发现没必要这么在意和纠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