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0.16
编号:86008
4招减少“抗体”药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6日 生命时报 2020.10.16
     4招减少“抗体”药副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石浩强

    前不久,特朗普因感染新冠而注射了大剂量的克隆抗体类药物,让生物制剂再次受到关注。就药品来说,有利就有弊,生物制剂如果使用得当,疗效较为显著,患者受益较多;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不少不良反应。

    生物制剂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药名中通常带有“抗体”二字,常见的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抗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与传统的治疗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不同,生物制剂具有靶向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过程的分子或受体的功能,起效更快,有效率更高,耐受性更好,且无肝、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普通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较少。

    虽然优点很多,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临床限制。首先,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会诱发感染,例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有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生物制剂有可能激活结核病或其他休眠感染,如乙肝或丙肝。使用生物制剂还可能引起输液反应,如利妥昔单抗在临床试验中有超过50%的患者被报道有输注相关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并且主要发生在首次输注时。

    前不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布研究指出,长期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或可增加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其中炎症性肠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风险会增加20%,牛皮癣患者的风险会增加57%。不过,此前的多项临床研究及回顾分析均表明,使用生物制剂后患者肿瘤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相反,快速抑制炎症还有利于降低整体肿瘤的发生率。也就是说,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并不会致癌。

    对于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免疫性疾病患者,经有效评估后,可以使用生物制剂,但需要密切关注用药安全,包括:

    1.用药前需对患者进行结核筛查;2.存在活动性感染或休眠感染的患者不宜使用;3.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严重活动性感染或免疫应答严重损害的患者,禁用利妥昔单抗;4.罹患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时需要非常慎重,剂量不能高于5毫克/毫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