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0.27
编号:86262
耳聪目明防抑郁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27日 生命时报 2020.10.27
     耳聪目明防抑郁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梅凌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周学智

    本报记者 张 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耳朵是思维的大门。”近期,北京大学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针对1.8万名中国老人的研究发现,视听障碍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增加痴呆和抑郁风险。与健康老人相比有视力障碍、听觉障碍和双项障碍的老人,抑郁风险分别升高78%、57%和119%。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存在视听障碍的老人数量正在增加。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周学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老人往往从50岁开始出现视力下降问题,最常见的高发疾病有3种:白内障、青光眼和眼底病变。随着视力的下降,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安全感缺失让老人将自己封闭起来,时间一长就容易焦虑、抑郁。临床上青光眼患者就普遍存在易焦虑的情况,因为不能完全治愈。

    周学智建议,预防视力下降,老人需要注意:避开强太阳光,强太阳光照射会增加白内障发生率;管理好糖尿病等慢性病,可以减缓全身疾病引起眼部疾病的病程;老人不要长时间玩手机或看电视,看屏幕时间过长,会引起白内障和眼底黄斑病变等眼部疾病的发生率升高;遇到突发的眼痛和视力下降,第一时间就诊眼科。

    “老人听力下降是个恶性循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梅凌云表示,老人听力下降会产生被孤立的感觉,从而引发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出现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抑郁等又会加速听力下降。梅凌云介绍,随着年龄增长,一般65岁以上老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也就是老年性耳聋,而有“三高”等慢性病的人群可能从50多岁甚至更早听力就开始下降了。

    老年性耳聋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而且听力丧失后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梅凌云建议,预防老年性耳聋要做好以下3点:让耳朵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尽量避开嘈杂、高噪音等场所,也不要长期戴耳机,更不要把耳机音量调到最大;注意饮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发展到中晚期都会导致听力下降,必须先从生活方式入手改善慢病,适量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听力下降;调整好心态,保持好睡眠,有睡眠障碍的老人听力下降会更早、更明显。

    此外,家人要多鼓励和关爱有视听障碍的老人。老人一旦视力、听力下降,容易变得不自信,会有拒绝社交、心情低落等表现;如果家人再表现出对老人的不耐烦,可能会加重老人抑郁程度。老人自己也要正确认识视听辅助设备,助听器不是“没用”的象征,而是生活的好帮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