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1.03
编号:86347
母亲是我的第一个病人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3日 生命时报 2020.11.03
     母亲是我的第一个病人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史锁芳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缺医少药、凭劳力挣工分的农村渡过的。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为了养家糊口,不仅要参加生产队的公活,还要帮着养猪养羊,尽量多挣些工分,积攒生活费用,抚养我们兄妹三人。因常年疲倦、积劳成疾,母亲一度卧病不起,为此一家人经常愁眉苦脸、束手无策。在那个时候,我心里想,要是自己是个会看病的医生,那该多好啊……直到国家恢复高考了,我高考第一志愿就果断地填上了“医科”,选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这也与我童年生病时找当地针灸先生看病的经历有关。

    读书的时候,我就时刻牵挂着母亲的病。记得那时我还是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学了中医基础以及中药、方剂之类的课程。大概是我带着目的求学的缘故,在课堂上我边学边问,专门针对母亲的情况向老师求教。于是在暑假的时候,我壮着胆子,试着给母亲开了3剂中药。现在看来,那张方子其实是依样画葫芦地照书本开出来的。拿着自己开出的方子,我去当地小药店抓了药,亲手熬好,端给了母亲服用。当时在我心里,那个碗里装的简直就是我的希望啊!
, 百拇医药
    结果,居然出现了奇迹——服用我的药以后,母亲又能下地劳动了。当然,好景并不长,隔了一段时间,母亲的病况又有反复了。不管怎样,这第一次开方的经历,对我继续学习起到了催化剂般的效果,我更加刻苦用功地钻研中医了,每堂课都紧紧抓住上课老师问这问那,课间本是休息的时间,但老师经常被我问得下不了课……在五年的大学期间,我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

    1986年,我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以后,进了江苏省中医院,开始真真切切地从事临床,更加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继续如饥似渴地学习、临证,再学习、再临证……绝不放过每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至今记得,有一次在急诊班上,遇到一位老大爷患便秘,因兴趣浓厚,就照着古书开了一张通便处方,结果通便的效果奇好。后来听说,这位患者每遇便秘,就拿着我这个小大夫开的处方,叫别的医生抄方呢!就这样,白天看病,晚上翻书,即便如此,一遇复杂病证,仍会苦于“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才真正体会到了临床的复杂性。
, 百拇医药
    工作不久,院领导便安排我跟随知名老中医李石青教授抄方,这对一名年轻中医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啊!中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问,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书上的知识往往机械刻板,需要边临证边启发、边运用边思考,对于尚未真正入行的年轻中医,绝对需要一位有经验的老中医循循善诱地带教。那些中医界的成名大家,都是要经历这个过程的。跟随李石青教授抄方,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包括临证的启迪、疑难的见识、疗效的渐长等,可谓受益匪浅。

    回首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做医生之难,也感受到做一名医者的好。感觉难,是因为纵然饱读医书、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尽责尽力,但由于医患之间存在着天然隔阂,角色不同、认识不一,于是就有沟通困难、误解渊深的情况。感觉好,则是因为在多年的临证之中,运用中医理论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大量疑难问题,个中满足感,大概只有医者才可体会。未来,我还将继续在临证的道路上,马不停蹄、持之以恒、勇于探索、不断升华。▲(董长喜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