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角度谈谈“命”
从医学角度谈谈“命”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谭先杰
几年前,我到海南旅游,听导游说了一些关于算命的事情。后来看到一篇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精准医学的报道,当时有些感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人体有些时候似乎的确存在着某种“宿命”。
按照算命先生们的说法,决定命运的因素很多,每种因素的权重并不相同,一般说法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有些因素似乎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命”。
在算命先生的语境中,“命”被理解为来到这个世界的特定时间,即先天之命。他们认为,人就像宇宙中的流星或者世间的尘埃,在一出生时“命”就已经定性了。对于个体而言,出生的时代、国家、地区、父母、家庭背景、兄弟姐妹,乃至长相和个人天赋都是固定的,无法选择。
, 百拇医药
我们不妨从现代医学角度,从微观的视角,以健康与疾病为切入点来理解。有人说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失去了健康,百病缠身时,亿万富豪也是白搭。所以,我也来当回“算命先生”,不过不是算仕途前程,而是以此来谈谈健康。
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或者至少是遗传易感性,尽管很多遗传规律尚不清楚。比如,有的家族容易发生癌症,有的家族容易发生心血管病;面临同样的感染源,有的人会被感染,另外一些人却不会。
微观来看,人体细胞核中有一种双螺旋结构的物质,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DNA的是四种碱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和G(鸟嘌呤)。它们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64个密码子,然后再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基因,从而决定了人的健康或者不健康,或者说,个体是否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组学的推进,科学家们称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一些基因公司甚至已经开展业务,通过抽取一管血液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就能预测其未来有哪些疾病的高发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比如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经历。朱莉的母亲是因卵巢癌去世的。经过检测,朱莉本人携带有BRCA基因,医生推测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高达50%~75%。因此,朱莉分别在2013年、2015年预防性切除了乳腺和输卵管。
, 百拇医药
人类与疾病的关系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技术角度讲,只要假以时日,通过基因测序进行“精准医疗”,并非没有可能。但在此过程中,仍要关注伦理学方面的隐患。因为一旦个体的基因组信息被恶意公布或无意泄露,当事人的生活就有可能受到影响。比如,有某些癌症高发因素或者有某些并不致命的遗传性缺陷的人,没准就很难找到伴侣;有暴力倾向基因或者某些精神病高发因素的人,职业生涯就可能戛然而止。
正因如此,我在想,把人类疾病的病因尽可能分子生物学化、数字化和微观化的现代医学技术,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在算“命”?不同的是,算命先生用的是古老的卦象,而科学家用的则是现代的、高精尖的分子工具,或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工具。
古代郎中说,生死有命。对某些顽症恶疾,医生治得了病,救不了命。即使是现代医学,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也远远超出公众想象。那么,同样有客观生物学基础的健康“命”是否可以改变呢?欣喜的是,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提供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如基因筛查、基因治疗、预防性手术、靶向治疗、精准治疗等,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选择性胚胎移植、产前诊断、胎儿宫内治疗等;同时,对那些健康“命”不太好,具有某些特定疾病高发遗传风险的人群,在合适的时候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方式指导,则会改变健康结局,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
健康和疾病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由基因左右。内因、遗传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外因,即环境也与健康密切有关,有大环境(姑且称之为“运”)和居家小环境及生活方式(姑且称之为“风水”)等。这又是另外的范畴了。▲, 百拇医药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谭先杰
几年前,我到海南旅游,听导游说了一些关于算命的事情。后来看到一篇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精准医学的报道,当时有些感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人体有些时候似乎的确存在着某种“宿命”。
按照算命先生们的说法,决定命运的因素很多,每种因素的权重并不相同,一般说法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有些因素似乎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命”。
在算命先生的语境中,“命”被理解为来到这个世界的特定时间,即先天之命。他们认为,人就像宇宙中的流星或者世间的尘埃,在一出生时“命”就已经定性了。对于个体而言,出生的时代、国家、地区、父母、家庭背景、兄弟姐妹,乃至长相和个人天赋都是固定的,无法选择。
, 百拇医药
我们不妨从现代医学角度,从微观的视角,以健康与疾病为切入点来理解。有人说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失去了健康,百病缠身时,亿万富豪也是白搭。所以,我也来当回“算命先生”,不过不是算仕途前程,而是以此来谈谈健康。
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或者至少是遗传易感性,尽管很多遗传规律尚不清楚。比如,有的家族容易发生癌症,有的家族容易发生心血管病;面临同样的感染源,有的人会被感染,另外一些人却不会。
微观来看,人体细胞核中有一种双螺旋结构的物质,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DNA的是四种碱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和G(鸟嘌呤)。它们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了64个密码子,然后再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基因,从而决定了人的健康或者不健康,或者说,个体是否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组学的推进,科学家们称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一些基因公司甚至已经开展业务,通过抽取一管血液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就能预测其未来有哪些疾病的高发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比如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经历。朱莉的母亲是因卵巢癌去世的。经过检测,朱莉本人携带有BRCA基因,医生推测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高达50%~75%。因此,朱莉分别在2013年、2015年预防性切除了乳腺和输卵管。
, 百拇医药
人类与疾病的关系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技术角度讲,只要假以时日,通过基因测序进行“精准医疗”,并非没有可能。但在此过程中,仍要关注伦理学方面的隐患。因为一旦个体的基因组信息被恶意公布或无意泄露,当事人的生活就有可能受到影响。比如,有某些癌症高发因素或者有某些并不致命的遗传性缺陷的人,没准就很难找到伴侣;有暴力倾向基因或者某些精神病高发因素的人,职业生涯就可能戛然而止。
正因如此,我在想,把人类疾病的病因尽可能分子生物学化、数字化和微观化的现代医学技术,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在算“命”?不同的是,算命先生用的是古老的卦象,而科学家用的则是现代的、高精尖的分子工具,或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工具。
古代郎中说,生死有命。对某些顽症恶疾,医生治得了病,救不了命。即使是现代医学,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也远远超出公众想象。那么,同样有客观生物学基础的健康“命”是否可以改变呢?欣喜的是,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提供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如基因筛查、基因治疗、预防性手术、靶向治疗、精准治疗等,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选择性胚胎移植、产前诊断、胎儿宫内治疗等;同时,对那些健康“命”不太好,具有某些特定疾病高发遗传风险的人群,在合适的时候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方式指导,则会改变健康结局,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
健康和疾病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由基因左右。内因、遗传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外因,即环境也与健康密切有关,有大环境(姑且称之为“运”)和居家小环境及生活方式(姑且称之为“风水”)等。这又是另外的范畴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