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3864
姥姥的66岁生日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9日 生命时报 2021.03.09
     姥姥的66岁生日’

    上海市读者 陆长德

    “垫缺”这一传统习俗在我们老家流行已久。指出嫁的女儿在母亲60岁后,凡是逢年龄尾数为3、6、9,正月十六,都要去“垫缺”。从女儿家出发到母亲住所的路途中,遇到每处沟沟坎坎就丢一个饺子,寓意今后的坎坷被饺子填了,路人再将饺子捡回家吃下,这样老人的晚年会幸福健康长寿。1953年的正月十六,姥姥66岁,母亲带我去给姥姥“垫缺”,好让姥姥顺利跨过“缺”,平安健康度过这一年。

    垫缺物品首选饺子,数量与父母岁数相同。其次是鱼、肉、馒头之类。俗话说:“六十六,吃块肉” “六十三、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七十三、八十四,吃了鲤鱼准没事”。

    母亲头几天就开始做准备。首先是调馅,选用新鲜的肉和各种佐料,韭菜和白菜不可或缺,韭菜寓意天长地久,白菜象征长命百岁。为保证饺子足够新鲜,我们全家一起动手,在临出发的晚上,可算是把饺子包够了。除了送给姥姥吃的饺子,其他亲戚朋友也要吃,他们吃饺子是为拉姥姥一把,人多力量大,姥姥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 百拇医药
    蒸馒头也有讲究,发面要恰到好处,发过了馒头酸,发不够馒头小且硬。出锅的馒头要确保表皮光洁完整,万不可有炸裂开花现象。母亲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蒸出的馒头好看好吃。我需要做的就是负责给大馒头印上红“寿”字,给小馒头印上红桃图案。

    出发当天,由于“垫缺”物品量多,母亲准备了两只大竹篮、一根竹扁担。把饺子、馒头、鱼、肉等分门别类地放入竹篮里,再盖上红布。从我家到姥姥家有10里路,我那年6岁,为了能赶到姥姥家吃午饭,我们一大早就出发。母亲挑着两只竹篮“咯吱咯吱”走在前面,我挎着一篮饺子亦步亦趋紧随其后。这一天,路上“垫缺”的人络绎不绝,我也每遇到沟缺就丢一只饺子。不用担心浪费,因为路人会把这些饺子捡回家,煮熟了照样好吃,而这正是“垫缺”者们所期待的,因为这些捡饺子的人,也参与了“垫缺”行动。

    晌午时分,我和母亲到了姥姥家。姥姥早早地站在家门口的路边等我们。看我们到了,姥姥喜出望外,一把将我搂到怀里,抚摸着我的脑袋。姥姥掀开红布,看着满满两大竹篮又是饺子又是馒头,还有鱼呀肉的,不住数落母亲:“东西带得太多,多麻烦,多累人呀!”接着又说:“稍微带一点,不空手,来看看就好。”
, 百拇医药
    午饭时间快到了,母亲来到厨房,开始烧水下饺子。这时,在外面串门、舅舅、舅妈、表哥、表姐妹们陆续回来了。母亲将一大锅饺子煮熟,首先盛一碗恭恭敬敬地端给姥姥,深情地说:“这是给您“垫缺”的,吃下这碗饺子,今年就平安无事了。”姥姥接过饺子说:“我哪能吃下这么多。”要我拿只小碗来,姥姥从碗里夹出6只饺子,放入小碗,对我说:“帮姥姥吃下,拉姥姥一把。”这是姥姥对我的重托,我毫不犹豫地把6只饺子吃下肚。

    舅舅、舅妈、表哥、表姐妹们,都纷纷吃着饺子,一个接一个地说:“我来拉妈妈一把”“我拉奶奶一把”“我拉老太太一把”……一大家子饺子宴,团团圆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姥姥那个高兴啊,真是无法形容。

    时光如白驹过隙,给姥姥“垫缺”的往事过去60多年了,姥姥家饺子宴的情景还常常萦绕脑际。如今,“垫缺”这一传统风俗,依然在我们家乡流行。这是一种感恩、尽孝,是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来,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