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3.09
编号:93918
我会陪您慢慢走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9日 生命时报 2021.03.09
     我会陪您慢慢走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开来

    2021年初,极寒的一天,我正在出诊:“下一位,请进。”喊完半天也没见病人,我不禁抬起头,看见尹老师(化名)站在门口,两眼含泪。“是您呀,还好吗?”

    我们的交集始于4年前,她的母亲因膀胱癌住院。在这里,我们一面请专科会诊,一面想办法减轻老人的痛苦,虽然老人还是走了,但我们也成了朋友。一年多前,尹老师到门诊找我,一边哭,一边跟我说起她的儿子:“从小到大都很优秀,儿媳妇也是医疗相关人员,有两个可爱的儿子。没想到才三十多岁,确诊口腔癌,经过放疗、手术、化疗,病情一度稳定,现在病情复发了。”对口腔癌,我了解的确实不多,但是肿瘤晚期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止痛、营养、疏导情绪。每次来诊室,她都是就诊时间最长的,我让她尽情诉说,因为我知道,在家里她是母亲、是婆婆、是奶奶,她得坚强、得忍耐、得憋着,只有在我这里,她可以尽情倾诉,而我大部分时间只要倾听就好。患者病情一天天加重,他很坚强,坚决不住院,也不让亲戚和同事探望。我记得,尹老师最后一次来门诊时很郑重地拜托我,希望儿子从我们科走,我答应了。但当她真的打来电话时,病房竟腾不出一张床。第二天凌晨,患者在家里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五味杂陈:我没有兑现诺言,我对不起相信我的患者。“家中去世”在北京不是常见的离世方式,患者的妻儿能面对吗?
, 百拇医药
    忙忙碌碌,竟然过了近一年,偶尔在朋友圈看见她带着两个小孙子,笑容满面,心下常常暗自揣测:“她还好吗?”

    今天,当尹老师再次出现在我的诊室,我知道,她能够面对朋友、面对丧亲之痛了。于是,我们聊起了她的儿子,甚至谈到了去世当天的情形,她说:“今天这些话我从没说过,因为光想起来都会觉得心太疼了。今天,我想对你说了。”然后,我们又聊到两个可爱的小孙子、儿媳妇……家里的点点滴滴,她一直在倾诉。

    这次交谈让我解开了心结:患者本人的心愿就是在家离世,坚决不去医院,所以,他们全家都没有心结。而且事后,他们咨询了儿童医院心理科医生,因为孩子太小,为了让他们慢慢接受没有爸爸的日子,至今家里还是原样,患者的照片、物品都没有动。

    尹老师也解开了心结。她问我,后期患者使用的是芬太尼透皮贴(一种止痛药),从一贴到两贴,最后用到了三贴,“您说,不会是我们止痛药用的剂量太大了吧?”我告诉她:“肿瘤患者止痛无上限,从他的临终表现看,不是呼吸抑制,考虑是内出血,与止痛无关。”“哦,这一年,我总是在偷偷自责,听您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她长舒了一口气,“还有,我曾经问过儿子墓地怎么选,这么问是不是太残忍了?”“尹老师,儿子去世后,您是不是按照他的心愿选的墓地?”“是啊。”“您是不是觉得按照儿子的心愿做选择,没有纠结,很顺畅?”“对,是这种感觉。”“这不是挺好吗?您做得对。”
, 百拇医药
    “能跟您聊聊天,感觉真是太好了,就像不用戴口罩,能透口气。”尹老师走出诊室前这样跟我说。“面对这种伤痛,您已经做得非常非常棒了,我不想劝您坚强,我会陪着您慢慢走,咱们不急。”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更注重患者的生命及死亡。但每位患者都不是一个个体,是社会人,是家庭组成,患者离世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打击、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

    临床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家属,在患者去世后,有的不能控制悲哀情绪,经常失声大哭,导致脑出血偏瘫;有的仍然重复着每天往医院送饭,停不下来;有的始终对患者恶性肿瘤不能治愈耿耿于怀,一遍一遍叙述整个就医过程,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而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对家属的哀伤辅导。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希望我们与每位家属再见面时,都能够像老朋友一样打个招呼:“嗨,还好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