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3943
胃肠总不适,情绪找病因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12日 生命时报 2021.03.12
     在门诊中,有很多患者自述胃肠不好,常有胃痛、胃胀、腹部不适、便秘、腹泻等症状,经过一番抽血、呼气、胃肠镜等检查后,结果一切正常,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患了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持续性或复发性的胃肠道症候群为主要表现,而临床上缺乏可解释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早饱、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研究显示,功能性胃肠病主要与脑-肠轴调节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是由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因子介导的,受心理社会因素调整的胃肠道和脑之间是一个双相整合系统,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影响脑和行为。外源性(景象、气味等)或内感性(情绪和思维)信息通过高级中枢传出的神经冲动,可以影响胃肠感觉、运动、分泌和炎症;相反,胃肠状态又可影响中枢痛觉、情绪和行为。因此,应激、神经过敏症等心理因素可引起迷走神经紧张抑制,导致胃容受性受损,从而产生胃肠不适,如上腹疼痛、饱胀感、嗳气等;而大脑中掌管情绪的脑区异常兴奋,会通过影响内脏疼痛感知和反应敏感度,使胃肠不适的感觉被放大,即出现所谓内脏高敏感的现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心理应激可以引起患者胃肠动力异常。其中压抑性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感,常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这类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早饱、饱胀等。而较为亢奋的情绪,如愤怒、厌恶则可导致胃肠高动力反应。这类情绪活动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造成胃食管返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此外,精神心理因素还可影响患者对疾病的体验、就医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因此,正确理解并加强认识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http://www.100md.com(沈锡中 李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