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1290
失去一只眼,弃文从医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30日 生命时报 2021.03.30
     失去一只眼,弃文从医

    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 石宜安

    俗话说“三十不学艺”,但清朝有位名叫黄元御的御医却从30岁才开始学医。他29岁被庸医所误,治瞎一只眼睛,导致无法步入仕途,此后怒而学医,竟成一代大家。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黄元御出生在山东省昌邑县黄家辛郭村的书香门第。黄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辈中有不少人做官。黄元御的父亲没有取得好功名,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父亲严格的督促下,黄元御饱读诗书,15岁为诸生(古代经考试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18岁中秀才。就在他 “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的时候,身体出现了问题。

    雍正十二年,黄元御29岁。一天,他感觉左眼发红、干涩,眼睛变得又红又肿。当地中医诊断为大肠火热证,开了清热泻火的处方,服大黄、黄连等苦寒之药以泻下。黄元御连服数方不见好转,医生束手无策。家人四处寻医问药,一位擅长针灸的老太太看到黄元御白睛里有很多瘀血,就“轻刺白珠”,流出数十滴浊血后,红肿渐消。之前的医生表示想出了办法,又让黄元御连服了几十副清热解毒的中药。服药后,黄元御的左眼开始出现白膜,慢慢覆盖整个左眼。这位医生接着给黄元御服用一种叫揭障丹的药物,再用一种苦寒的药面熬水熏眼睛。几经折腾,黄元御的左眼彻底看不见了。
, http://www.100md.com
    清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能做官。左眼失明让黄元御身心遭受了巨大打击,成为一代良相的雄心抱负被迫终结。之后黄元御每每回忆此经历,都痛心疾首。哀痛之余,在当地名医、好友刘太吉的劝说下,他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自此,闭门谢客,师从乡里名医于司铎,走上弃儒从医的道路。36岁时写出第一部医著《素灵微蕴》,44岁完成了《伤寒悬解》。随着医学认识的加深,又致力于撰写《金匮悬解》。此外,他还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不断修正理论认识的不足,并详细记录医案。

    乾隆十五年,皇帝病重,众太医束手无策。黄元御得宫中昌邑太监举荐,为乾隆看病。黄元御无意进宫,便以“布衣之士难见君王”相辞。经问诊,黄元御说,万岁爷是三分病七分药毒,先去毒而后治病,只要服上三剂药就会痊愈。乾隆服完三剂药,药到病除,龙颜大悦,亲题“妙悟岐黄”匾额,并备重礼赐予黄元御。而黄元御开出处方后,便登舟南下,直奔清江而去。乾隆帝南巡时,得知黄元御客处清江河院署,便降旨随驾,黄元御奉诏侍从,沿途为人治病拿方。
, 百拇医药
    乾隆十七年,杂谷土司苍旺叛乱,四川总督奏请平乱。鉴于金川之战大批清军水土不服、疾病缠身、战斗力低下、伤亡惨重,乾隆皇帝委任黄元御前往。临危受命的黄元御仔细研究了藏区的气候,官兵高原缺氧和流行的伤寒、咳嗽等,秘制出各类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抗高原低氧环境的膏、丹、丸、散,以应对低氧、伤寒、咳嗽、倦怠、疲惫等病证。其间通过了解士兵症状和用药效果,完善了《长沙药解》一书。

    黄元御事君数年,制方调药重视温补调养,疗效颇佳。正当为官如日中天时,黄元御认为繁杂的事务令他无法全身心投入著书,也难以实现济世的夙愿。所以,他放弃高官厚禄,离开了皇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黄元御在行医、著书生活中因过度劳累,身体中虚,渐成重症,抱病回到故里。次年9月17日溘然长逝,享年53岁。黄元御一生著书11部,逾200万字,他提出的“扶阳抑阴”以祛病延年和主温重阳的观点独居医家一宗。清人称其为“黄药师”“一代宗师”,后世更是将其推崇为继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四圣”之后的 “第五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