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急救系统各有利弊
中日急救系统各有利弊
贾大成
和我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院前急救由消防厅负责。日本民众若突发身体不适拨打电话,最先出去救人的是消防厅的急救员(类似警员),而不是医生。接线员根据急救需求的不同分级派车,急救员都经过了系统急救训练,戴有不同颜色的臂章。佩戴蓝色臂章的“救急技术员”可作一般处理,佩戴红色臂章的“救急救命士”可简单用药;如果超出处理能力,各医院有医生24小时轮流值班,进行远程指导;如有需要,医生再赶去抢救。这样的分级模式使日本院前急救覆盖面很广,抢救成功率很高。
说到抢救效率,很多人以为,我国的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约1%,是因为我们的医生不专业。事实上,抢救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急救半径、交通情况、每辆救护车可覆盖人数、AED(心脏除颤器)的安装普及、心肺复苏的大众普及率等。中国的众多院前急救人员都是专业医生,而日本、美国等国的急救人员大都不是医生。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急救员全部是医生,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急救员不是医生,对于重症患者容易耽误病情。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尝试招募非医学背景人员进行急救培训,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在日本访问期间,还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紧急医疗救援系统。日本是地震高发国家,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医护人员的反应比较慢。后来,医生和护士自发组织了民间救助联盟——灾难医疗救助组,各地救助组由国立医院协会灾难医疗中心统领协调,由厚生省(相当于我国的卫健委)管理。在日本,大部分医生都作为志愿者加入了这个组织。日本充分利用民间救援的强大力量,民间与官方协同合作,使日本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十分高效。平时,医务人员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急救专业培训,他们都有自己的对讲机、车辆和救助药品等。如遇突发事件,4~6人为一个小组,可在10分钟内集结,迅速赶到现场。
我在日本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除了在地铁、机场、体育场馆普遍装有AED,很多医院在急诊科和心血管中心一进门的墙上,也安装着供大众使用的AED,而且每隔数十米就有一台,安装特别密集。我对此很好奇,医院接待人员解释说:“安装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人群出现心脏骤停的高发区。常有患者在急诊等候区域发病,如果有AED,就不用把复杂的专业除颤仪搬出来了。马上救人,节省时间。” (连载24)▲
①日本灾难医疗救助组的急救车
②③日本急救员的臂章, 百拇医药
贾大成
和我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院前急救由消防厅负责。日本民众若突发身体不适拨打电话,最先出去救人的是消防厅的急救员(类似警员),而不是医生。接线员根据急救需求的不同分级派车,急救员都经过了系统急救训练,戴有不同颜色的臂章。佩戴蓝色臂章的“救急技术员”可作一般处理,佩戴红色臂章的“救急救命士”可简单用药;如果超出处理能力,各医院有医生24小时轮流值班,进行远程指导;如有需要,医生再赶去抢救。这样的分级模式使日本院前急救覆盖面很广,抢救成功率很高。
说到抢救效率,很多人以为,我国的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约1%,是因为我们的医生不专业。事实上,抢救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急救半径、交通情况、每辆救护车可覆盖人数、AED(心脏除颤器)的安装普及、心肺复苏的大众普及率等。中国的众多院前急救人员都是专业医生,而日本、美国等国的急救人员大都不是医生。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急救员全部是医生,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急救员不是医生,对于重症患者容易耽误病情。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尝试招募非医学背景人员进行急救培训,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在日本访问期间,还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紧急医疗救援系统。日本是地震高发国家,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医护人员的反应比较慢。后来,医生和护士自发组织了民间救助联盟——灾难医疗救助组,各地救助组由国立医院协会灾难医疗中心统领协调,由厚生省(相当于我国的卫健委)管理。在日本,大部分医生都作为志愿者加入了这个组织。日本充分利用民间救援的强大力量,民间与官方协同合作,使日本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十分高效。平时,医务人员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急救专业培训,他们都有自己的对讲机、车辆和救助药品等。如遇突发事件,4~6人为一个小组,可在10分钟内集结,迅速赶到现场。
我在日本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除了在地铁、机场、体育场馆普遍装有AED,很多医院在急诊科和心血管中心一进门的墙上,也安装着供大众使用的AED,而且每隔数十米就有一台,安装特别密集。我对此很好奇,医院接待人员解释说:“安装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人群出现心脏骤停的高发区。常有患者在急诊等候区域发病,如果有AED,就不用把复杂的专业除颤仪搬出来了。马上救人,节省时间。” (连载24)▲
①日本灾难医疗救助组的急救车
②③日本急救员的臂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