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能发现疾病信号
受访专家:
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李 强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预防科主任医师 郑 莹
本报记者 李珍玉
提及如厕问题,多数人都羞于启齿,但如厕是否顺利和正常,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健康状况。大便溏稀、伴有腹痛、便中有血等症状以及排便习惯的持续改变,可能是癌症的预警,所以如厕问题并非小事。
大小便中疾病信号被忽视了
人们吃下的食物经过消化,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在大肠中形成大便。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血浆在肾脏的肾小球进行滤过,经过肾小管进行重吸收,到达肾盂后最终形成尿液,从输尿管流入膀胱最后排出体外。大小便属于人体代谢“废物”,只有通过正常“排泄”才能去除体内有害物质,维持正常新陈代谢。
, http://www.100md.com
国人的肠道健康不乐观。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国人肠道健康2020年报告》指出,87.6%的国人遇到过肠道健康问题,前五大肠道问题分别是排便不规律、便秘、腹泻、腹胀和消化不良,对肠道健康满意者不到1/3。长期便秘会导致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口臭,还会引起贫血、肛裂、痔疮、直肠溃疡等问题。尿液当中含有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尿酸等物质,长期憋尿、尿不尽会导致有害物质无法排出,轻则诱发尿道、膀胱炎症,重则危害肾脏健康。
人体的一些变化都会在大便和尿液中有所体现。最常见就是,水喝少了,尿液变黄;吃得太精,容易便秘;吃了刺激气味的食物,粪便气味也会变。此外,粪便和尿液里还藏着一些疾病信号,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50多岁的张先生一年前突然发现自己小便带血,自认为是泌尿系统感染,就没去看医生,找点消炎药吃了。不曾想,尿血问题逐渐加重,经常腰痛,实在熬不住了才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肾癌。由于发现太晚,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张先生不久前已去世。40多岁的小张更大意。他的便血问题已持续一段时间了,但自认为是痔疮,少抽点烟,少喝点酒,可能就好了。但几个月后,便血问题一直没有改善,直到腹痛难耐到医院做肠镜时,他被诊断为直肠癌。
, 百拇医药
“这两个病例都是我在临床中遇到的,有同样经历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都曾发现自己大小便异常,但因为没有疼痛,都没及时就医,结果十分遗憾。”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李强说,大小便别看事小,却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代谢过程,各种代谢废物被排出体外,其中可能隐藏着癌症的蛛丝马迹。一旦忽视这些细微变化,就可能错过最佳诊断和治疗时机。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已升至第三位,2020年全球新发193万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跃居第二位,每年新发人数达55万。另外,近年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早期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可能表现为排尿突然增多或减少,或出现无痛的血尿,而结肠癌可能表现为大便带血或频繁腹泻,这都提示我们学会从大小便中发现疾病信号非常重要。
如厕变化提示疾病
健康的人,上厕所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但如果存在疾病,一切可就没那么顺利了。李强主任说,正常的大便,不干不稀,大便成形,颜色为棕黄色,一天1~2次,排便时间较固定,排便不费力。每日小便约6~8次,颜色淡黄,排尿不感觉困难,能一次性尿尽。如果大小便出现颜色、形状、气味、排便习惯等的变化,则要引起重视。
, 百拇医药
颜色变化。大便颜色发黑,在排除饮食和药物原因后,要考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出血原因可能是食管癌、胃癌、小肠肿瘤及下消化道癌症等疾病。大便带血呈深红色或鲜红色,或伴有黏液,呈稀薄果冻状,多数是下消化道出血所致,应考虑结直肠癌等下消化道病变。尿血可见于肾脏肿瘤、前列腺癌、部分宫颈癌患者。排出浓茶样尿液,同时伴有皮肤颜色变黄、皮肤瘙痒等症状,很可能是癌症引发的黄疸。
气味变化。大便臭的原因是肠道内菌群失调,有害菌过度繁殖,产生了大量的粪臭素、硫化氢、吲哚、腐胺等有臭味的物质。虽说大便气味不好闻,但不应当有腐臭味。腐臭味提示肠道内有较多的血液或黏液。大便恶臭,见于慢性结肠炎、胰腺疾病、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时,也可能是进食高油高蛋白食物较多引起。此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呈烂苹果味。
形状变化。正常形态的粪便为圆柱状或香蕉状,外表柔软成形。大便不成形,部分可能是因为肠炎、肠黏膜受损;稀糊状或水样,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肠胃炎等;细条或扁平便,为直肠肛门狭窄的表现,可见于结直肠癌;球状或坚果状多见于便秘患者、老年人结肠症。小便气泡小、数量多,且很长时间不会消失,可能是血液中的蛋白含量超标,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受损。
, 百拇医药
习惯变化。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或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现象,伴有腹部疼痛,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信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持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50万人进行了10年追踪后发现,每天排便次数过多或排便紊乱的人,5年内患肠癌的几率相对排便正常者明显增高。尿频、尿急在很多老年男性中很常见,可能因为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感染等所致。部分泌尿系统癌症患者也会因肿瘤压迫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排尿中断,甚至无法排尿。
顺畅排泄,维护健康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预防科主任医师郑莹表示,现代人生活工作紧张,要想维护正常的排泄、远离肿瘤,要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做起。
不要忍便。很多上班族、学生族,因为时间紧张,时常“忍便憋尿”,反复如此,会使膀胱括约肌弹性下降,尿液中的毒素长时间滞留体内。长期忍便对健康危害更大,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被人体吸收,长期下去影响肝脏功能。最好每天固定时间大便,形成排便反射,定期规律排便。
, 百拇医药
如厕不超10分钟。现在很多人上厕所都习惯带着手机,把如厕视为一种“放松”,如厕时不由自主地看剧、刷视频、朋友圈,即使早解完了,也不起来。殊不知,这样反而可能诱发便秘。因此,如厕时尽量不要有干扰,完毕后不要长时间停留,排便后观察一下再冲厕。如不明原因持续两周以上大小便不正常,应及时就医。
少吃高脂食物。城市结肠癌增长速度迅猛,主要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有关。城市人群摄入了更多的蛋白质、油脂,有些人荤菜吃得过多,营养不能全被吸收,在大肠中产生大量胺类物质,大便味道重,破坏肠内微生物环境。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补充益生菌,控制动物性脂肪摄入。
多喝水。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水循环,代谢废物可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正常粪便中水分占比高,靠多喝水来缓解便秘是非常直接的,建议每天喝2000毫升水。多喝水还能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定期体检。健康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便隐血和尿检,肛门指检适用于结直肠癌粗筛,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5年做一次肠镜,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泌尿系统如有不适,可以做B超、CT、膀胱镜、肾镜进一步诊断。前列腺癌筛查可以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此外,戒烟限酒、少吃加工肉类、坚持运动,控制体重也很重要。▲, 百拇医药
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李 强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预防科主任医师 郑 莹
本报记者 李珍玉
提及如厕问题,多数人都羞于启齿,但如厕是否顺利和正常,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健康状况。大便溏稀、伴有腹痛、便中有血等症状以及排便习惯的持续改变,可能是癌症的预警,所以如厕问题并非小事。
大小便中疾病信号被忽视了
人们吃下的食物经过消化,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在大肠中形成大便。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血浆在肾脏的肾小球进行滤过,经过肾小管进行重吸收,到达肾盂后最终形成尿液,从输尿管流入膀胱最后排出体外。大小便属于人体代谢“废物”,只有通过正常“排泄”才能去除体内有害物质,维持正常新陈代谢。
, http://www.100md.com
国人的肠道健康不乐观。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国人肠道健康2020年报告》指出,87.6%的国人遇到过肠道健康问题,前五大肠道问题分别是排便不规律、便秘、腹泻、腹胀和消化不良,对肠道健康满意者不到1/3。长期便秘会导致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口臭,还会引起贫血、肛裂、痔疮、直肠溃疡等问题。尿液当中含有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尿酸等物质,长期憋尿、尿不尽会导致有害物质无法排出,轻则诱发尿道、膀胱炎症,重则危害肾脏健康。
人体的一些变化都会在大便和尿液中有所体现。最常见就是,水喝少了,尿液变黄;吃得太精,容易便秘;吃了刺激气味的食物,粪便气味也会变。此外,粪便和尿液里还藏着一些疾病信号,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50多岁的张先生一年前突然发现自己小便带血,自认为是泌尿系统感染,就没去看医生,找点消炎药吃了。不曾想,尿血问题逐渐加重,经常腰痛,实在熬不住了才到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肾癌。由于发现太晚,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张先生不久前已去世。40多岁的小张更大意。他的便血问题已持续一段时间了,但自认为是痔疮,少抽点烟,少喝点酒,可能就好了。但几个月后,便血问题一直没有改善,直到腹痛难耐到医院做肠镜时,他被诊断为直肠癌。
, 百拇医药
“这两个病例都是我在临床中遇到的,有同样经历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都曾发现自己大小便异常,但因为没有疼痛,都没及时就医,结果十分遗憾。”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李强说,大小便别看事小,却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代谢过程,各种代谢废物被排出体外,其中可能隐藏着癌症的蛛丝马迹。一旦忽视这些细微变化,就可能错过最佳诊断和治疗时机。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已升至第三位,2020年全球新发193万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跃居第二位,每年新发人数达55万。另外,近年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早期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可能表现为排尿突然增多或减少,或出现无痛的血尿,而结肠癌可能表现为大便带血或频繁腹泻,这都提示我们学会从大小便中发现疾病信号非常重要。
如厕变化提示疾病
健康的人,上厕所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但如果存在疾病,一切可就没那么顺利了。李强主任说,正常的大便,不干不稀,大便成形,颜色为棕黄色,一天1~2次,排便时间较固定,排便不费力。每日小便约6~8次,颜色淡黄,排尿不感觉困难,能一次性尿尽。如果大小便出现颜色、形状、气味、排便习惯等的变化,则要引起重视。
, 百拇医药
颜色变化。大便颜色发黑,在排除饮食和药物原因后,要考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出血原因可能是食管癌、胃癌、小肠肿瘤及下消化道癌症等疾病。大便带血呈深红色或鲜红色,或伴有黏液,呈稀薄果冻状,多数是下消化道出血所致,应考虑结直肠癌等下消化道病变。尿血可见于肾脏肿瘤、前列腺癌、部分宫颈癌患者。排出浓茶样尿液,同时伴有皮肤颜色变黄、皮肤瘙痒等症状,很可能是癌症引发的黄疸。
气味变化。大便臭的原因是肠道内菌群失调,有害菌过度繁殖,产生了大量的粪臭素、硫化氢、吲哚、腐胺等有臭味的物质。虽说大便气味不好闻,但不应当有腐臭味。腐臭味提示肠道内有较多的血液或黏液。大便恶臭,见于慢性结肠炎、胰腺疾病、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时,也可能是进食高油高蛋白食物较多引起。此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呈烂苹果味。
形状变化。正常形态的粪便为圆柱状或香蕉状,外表柔软成形。大便不成形,部分可能是因为肠炎、肠黏膜受损;稀糊状或水样,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肠胃炎等;细条或扁平便,为直肠肛门狭窄的表现,可见于结直肠癌;球状或坚果状多见于便秘患者、老年人结肠症。小便气泡小、数量多,且很长时间不会消失,可能是血液中的蛋白含量超标,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受损。
, 百拇医药
习惯变化。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或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现象,伴有腹部疼痛,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信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持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50万人进行了10年追踪后发现,每天排便次数过多或排便紊乱的人,5年内患肠癌的几率相对排便正常者明显增高。尿频、尿急在很多老年男性中很常见,可能因为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感染等所致。部分泌尿系统癌症患者也会因肿瘤压迫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排尿中断,甚至无法排尿。
顺畅排泄,维护健康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预防科主任医师郑莹表示,现代人生活工作紧张,要想维护正常的排泄、远离肿瘤,要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做起。
不要忍便。很多上班族、学生族,因为时间紧张,时常“忍便憋尿”,反复如此,会使膀胱括约肌弹性下降,尿液中的毒素长时间滞留体内。长期忍便对健康危害更大,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被人体吸收,长期下去影响肝脏功能。最好每天固定时间大便,形成排便反射,定期规律排便。
, 百拇医药
如厕不超10分钟。现在很多人上厕所都习惯带着手机,把如厕视为一种“放松”,如厕时不由自主地看剧、刷视频、朋友圈,即使早解完了,也不起来。殊不知,这样反而可能诱发便秘。因此,如厕时尽量不要有干扰,完毕后不要长时间停留,排便后观察一下再冲厕。如不明原因持续两周以上大小便不正常,应及时就医。
少吃高脂食物。城市结肠癌增长速度迅猛,主要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有关。城市人群摄入了更多的蛋白质、油脂,有些人荤菜吃得过多,营养不能全被吸收,在大肠中产生大量胺类物质,大便味道重,破坏肠内微生物环境。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补充益生菌,控制动物性脂肪摄入。
多喝水。多喝水有利于体内水循环,代谢废物可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正常粪便中水分占比高,靠多喝水来缓解便秘是非常直接的,建议每天喝2000毫升水。多喝水还能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定期体检。健康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便隐血和尿检,肛门指检适用于结直肠癌粗筛,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5年做一次肠镜,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泌尿系统如有不适,可以做B超、CT、膀胱镜、肾镜进一步诊断。前列腺癌筛查可以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此外,戒烟限酒、少吃加工肉类、坚持运动,控制体重也很重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