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7.20
编号:93362
徐霞客算是半个大夫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20日 生命时报 2021.07.20
     徐霞客算是半个大夫

    佛山市中医院中医师 禤影妍

    徐霞客(1587~1641年)是明代杰出的大旅行家、地理学家,他一生立志探究大自然,游遍万里河山,著有数十万字的地理人文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他51岁时,为了实现西行的心愿,整理好行装后带上一名仆役,从江南一路向西,开启了长达4年的粤、桂、黔、滇等地的西南之旅,最后返回江阴老家。

    行路漫漫,风餐露宿,旅人难免患病,尤其是对“老病将至”的徐霞客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保健能力,很可能会客死异乡。在《楚游日记》中,徐霞客记录了自己发烧感冒的食疗经过,“初四日,予以夜卧发热,平明乃起。”在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风寒感冒后,徐霞客于次日“早令顾仆捶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意思是说,让姓顾的仆人给他做了一大碗姜汤喝,再盖上厚衣服发汗后才慢慢起床,感觉舒爽很多。
, 百拇医药
    就像我们今天出游要带一些常用药一样,徐霞客也是走到哪里就留意当地的药材和使用方法,需要时就购入以备不时之需。游记中常见“市土药于朱医士,得山豆根、猪腰子、天竺黄、水萝葡、兔金藤诸药各少许”“市药于肆,并履袜而还”等记录。他还根据所见所闻,记载了不少当地的地道药材、药效特性和食用方法,如武州盛产何首乌,当地人将其切片与蒌叶拌和招待客人;云南的茯苓,鲜食如山药;覆盆子熟后色黑,补肾尤佳;岭南佳果龙眼性热,不能多食等。这些记述展示了当地民众对中医药食同源及四气五味等中医原理有所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娴熟运用。

    西南腹地气候湿热,山林瘴气多,再加上沿途常常攀岩涉水,年逾半百的徐霞客屡被疮疡疔疹等皮肤病及足病困扰。抵达云南后,徐霞客的病情加重,他认为是“风邪”和“瘴气”所致,为了缓解症状,他利用当地丰富的温泉进行药浴和熏蒸,并记载在《滇游日记十三》中,“二十九日,为弘辨师诞日,设面甚诘白。平午,浴于大池。余先以久涉瘴地,头面四肢俱发疹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时时有蠕动状。半月前以为\u8768(音shī,同“虱”)也,束之无有。至是知为风,而苦于无药;兹汤池水深,俱煎以药草,乃久浸而熏蒸之,汗出如雨。此治风妙法,忽幸而值之,知疾有瘳机矣。”以中草药煎汤熏洗患处,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徐霞客也能因地制宜,活学活用。
, 百拇医药
    明朝末年,丽江一带天花流行,边陲百姓虽然没有治疗天花的办法,但也懂得隔离是有效防止感染的方法,并且知道感染过后就可获得终身免疫。徐霞客在《滇游日记十三》中写道:“是方极畏出豆(即天花)。每十二年逢寅,出豆一番,互相牵染,死者相继。然多避而免者。”说明丽江的天花疫情相当严重,没有出过天花的人,就跑到深山穷谷里避疫,即使是五六十岁的老者,也去躲避。一旦发现有染天花者,即“绝其往来,道路为断,其禁甚严”,跟我们目前对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类似。丽江土司(当地行政长官)木增的长子和三子因未出过天花也逃到山里避难,只有出过天花的二子和四子留在丽江。徐霞客原想从九和去剑川,但因九和为疫区,木增的四子劝其改道,徐霞客听从他的建议,遵守当地的防疫习俗,避免了感染和传播疫疾的风险。

    在旅程中,还有一位名叫静闻的“小伙伴”。静闻本是迎福寺的一名僧人,为了实现把自己刺血书就的《华法经》供奉到鸡足山上的心愿,与徐霞客结伴一起西行。在经历了遇贼落水等磨难后,到粤西时,静闻因患病已不堪行走,睡卧在天妃庙中养病,徐霞客请来一名姓董的大夫为他诊治。时值农历六月大暑天,在得悉静闻在前一晚服用过菖蒲、雄黄后病势加剧,略懂中医药理的徐霞客认为静闻应是患有暑湿,而董大夫未能切中要害。徐霞客决定另觅清暑利湿的益元散,购药后让仆人带去并假传医嘱:“先服益元,随煎剂以服。”静闻服药后次日病情渐解。益元散由滑石、朱砂、甘草三味中药构成,主治感受暑湿、身热烦渴等证。徐霞客能细心问诊,并根据天气特点及患者的症状表现用药,说明他能抓住中医辩证施治的精髓,灵活运用,守护了同伴的健康。

    明清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不少名仕儒学平时喜好研习医理,具备一定基础的中医知识。知医懂药的徐霞客在游记中对疫病的记载并非闲笔,呈现的是南方地区丰富的药材资源、民间的养生治疗水平及防疫习俗。这也是他被后世称为“游圣”的原因之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