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8.17
编号:94836
家有抑郁患者 先照顾好自己
http://www.100md.com 2021年8月17日 生命时报 2021.08.17
     家有抑郁患者

    先照顾好自己

    中山市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管心理治疗师 黄圆媛

    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9000万,假设每位患者有两位关系亲近的亲友,那就可能有超过1.8亿人面临如何与抑郁患者相处的问题。门诊中,我们除了要安抚患者,也常常要安抚患者家属。得知亲人、爱人患抑郁,他们总会特别着急,但这种急并不能帮上什么忙,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患者更痛苦、更回避。有的家属很无奈,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却又什么都做不了”,也有家属表示怕“说错话,做错事,加重患者病情”。如果你也需要照顾一位抑郁的亲人,怎么做比较合适?

    第一,先照顾好自己。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不容易。在陪护时,除了给予患者更多的包容与照顾,也要尽力地多关注自己的情绪。每天或每周有一个宣泄、排解情绪的出口,例如写日记、倾诉、运动等,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抑郁患者最容易在亲密的人面前爆发情绪,但他们并不是针对你,也不是厌恶你,而是他们生病了,目前很难控制、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尽量不和他们“较真儿”。
, 百拇医药
    第二,别盲目鼓励。“坚强一点”“你可以的”“肯定会好起来”……说这些话在道理上是没有错的,但是“听者”确实会更难受。因为,他们也想自己站起来,甚至尝试很多办法让自己站起来,但他们就是无能为力。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意志力减退,缺乏动力,通过一番艰难的挣扎也难以缓解抑郁情绪,更难做到积极主动。喊口号式的鼓励会加重他们的无用感与自责。如果想要用积极的语言影响他们,不妨一起聊聊遇到的趣事、好事,或者有针对性地指出患者有进步、做得好的地方,不要空谈加油。很多时候,你不需要说什么,默默陪伴就是一种有力量的支持。

    第三,温柔督促治疗。除了警惕“危险信号”如轻生欲望与危险想法,平日可以主动询问患者,要不要陪同一起去看心理医生或者接受心理治疗。有部分抑郁患者不愿意去医院、不想吃药、不想见心理医生,可能是因为抑郁导致的消极疲惫,也可能因为病耻感,或觉得康复无望。这时亲友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是跟患者做思想工作,说明抑郁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通过治疗有很大几率恢复正常,也不是什么“丢人”的疾病;二是告诉患者你会陪在他身边,他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如果患者依然抗拒去心理专科,家人可以建议带患者进行全身体检,这样不仅可以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还可以由其他医生转诊到心理科就诊。很多时候,医生的建议会更有说服力,让患者更信任。

    第四,不必事事保护。很多人不了解抑郁症,误认为患者“玻璃心”,碰不得、摸不得也说不得,“任由他想做什么做什么”,导致很多患者“因病获益”。如“以前父母对我要求严格,得病后就不敢提要求了”“之前不给我买手机现在啥都给我买了”,或者“诊断前缺乏关心,如今病后关怀备注”。这些都会促使患者产生生活、情感上的过度依赖,潜意识里就阻碍了他们治疗疾病的愿望。因此,只要患者不是严重的发作期,可以完成日常生活,就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家中的事情,逐渐恢复社会功能,不必事事都让着。患者病情稳定控制后,循序渐进地承担责任与义务,也能帮助他们早日建立自信与康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