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消化道出血
编号:94295
心梗后要防消化道出血
http://www.100md.com 2021年9月10日 生命时报 2021.09.10
     吸烟、低血压、使用抗凝药的人

    心梗后要防消化道出血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 兵 □副主任医师 贾 娜 □牧心悦

    心梗已成为常见心血管病,出血则是心梗患者最常见的非缺血相关并发症,其中消化道出血约占31.5%。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对近15万名急性心梗患者展开分析,其中约1.5%的人在心脏病发作后1年内出现胃肠道出血,他们的死亡和中风风险也增加了。

    急性心梗患者之所以容易消化道出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发生急性心梗时,疼痛和缺血刺激会使机体产生严重应激反应,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可导致胃肠黏膜缺血、痉挛,胃黏膜屏障受损,黏膜内酸碱度下降,从而引起胃黏膜和血管出现损伤;二是急性心梗后,心脏衰竭或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会导致体循环低血压、外周灌注不足、肠系膜动脉收缩,使胃肠道血流减少,保证心脑灌注。而胃肠黏膜恰恰对低灌注非常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胃肠黏膜缺血、糜烂,以致出血。

    新研究发现,存在六类因素的心梗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高。

    1.年龄。60岁以上患者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因为老年患者动脉中膜胶原老化,淀粉样蛋白异常,增加了血管脆性。同时,老年患者器官、组织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影响硬化动脉修复再生能力,增加了出血风险。

    2.吸烟大。长期吸烟会使壁细胞增生,胃酸分泌增多,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根离子,影响胃十二指肠黏膜内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黏液量和黏膜血流。

    3.低血压。收缩压是预测急性心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指标,若收缩压过低,外周灌注不足,胃肠道血流就会减少,容易出现胃肠黏膜缺血、糜烂,以致出血。

    4.高血糖。血糖过高会造成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迷走神经受损,从而导致细菌繁殖、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胃黏膜屏障,造成出血、糜烂。

    5.抗凝药。心梗患者需要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虽然这些药物可使患者获益,预防血栓,但也增加了出血风险。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的局部直接刺激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共同作用,会使出血风险增加3倍;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会诱发无症状性溃疡出血。

    6.胃病。既往存在胃病史和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胃黏膜保护机制脆弱,消化道出血风险高。

    所以,医生在评估急性心梗患者心肌缺血的同时,也要评估消化道出血风险,从而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具备高危因素者,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限酒;控制饮食总热量,在休息条件下,每天供给热量25~30千卡/千克体重为宜;每日胆固醇总摄入量保证在300毫克以下;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4克;平时要吃半流食和容易消化的软食,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多,可一日进餐4~5次。▲, 百拇医药(刘 兵 贾 娜 牧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