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特别关注孩子心理
刚刚过去的9月10日,不仅是教师节,还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留给世界的最终是冰冷的数字。我国未成年人精神、心理疾病不断升高的发病率,成为许多极端事件背后的导火索。专家表示,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障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抑郁、自伤、自杀的孩子逐年增多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要毁掉她的童年就可以了……”这是上海一个14岁女孩在跳楼前写下的遗书中的一句话。有网友留言说:“很难想象这样的话竟出自一个刚要上初二的孩子之口”。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3.67亿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达3000万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22 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 12.97% ;而到2007 年开展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达16%。中国科学院心理所2020年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 百拇医药
“孩子的很多情绪和自伤问题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是对环境的不信任和绝望。如果现在不做调整,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问题会严重到不可想象。”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刘华清说,12~16岁是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的主要人群,重度抑郁与自伤、自杀有着密切关系,更多的心理问题表现在网络成瘾现象严重、抑郁倾向学生增加、校园欺凌或学生自杀事件多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雪明显感觉到,来门诊就诊的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孩子在显著增多。她说,七八年前,北大六院儿童病房里更多是患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孩子,而近两三年,抑郁和焦虑在中小学生中十分常见,很多孩子症状非常严重,出现了自伤或自杀。刘华清补充说,20年前,儿童心理门诊医生的单日门诊量不过十几个人,如今一天要看五六十个孩子。尤其新冠疫情时期,孩子们更多宅家上网课,过去被学校生活掩盖的部分亲子问题如今集中爆发,导致近两年儿童心理问题更多见。
多数精神障碍源于家庭
, 百拇医药
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半的精神疾病始于14岁之前,全球高达20%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在全球卫生规划中,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往往遭到忽视。
刘华清介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发病年龄小于18岁的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品行学习障碍、童年情绪障碍、抽动障碍等。
儿童青少年群体,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发病年龄略有不同。例如,孤独症(自闭症)属于神经发育类障碍,多在3岁前起病,其中约2/3的患儿属于非退行性起病,从出生后就逐渐表现出异常;也有约1/3的患儿经历了正常或相对正常的发育阶段,之后才出现症状。多动症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常表现为幼儿园、小学阶段厌学、逃学、拒绝上学。儿童抽动症不同于多动症,症状主要以频繁地眨眼、摇头、耸肩、清嗓声等现象为主,多见于6~12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青春期则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早期表现主要以心境不良、退缩、哭泣沮丧、遗尿、学习困难、睡眠问题、易激惹为特征,个别可发生于婴幼儿期,典型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恐怖症及强迫症等多为继发衍生。
, 百拇医药
儿童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因素(遗传或外力致使大脑受损等)、社会心理、家庭教育、社会压力等。刘华清表示,迄今为止,患病的生物因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普遍认为,遗传因素是精神疾病最可能的一种因素,与脑内的多巴胺受体、多巴胺转运蛋白等基因有关。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子女患病率约为46%,如果一方患病,子女患病率为13%。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独生子女家庭、学习就业等社会压力大、离婚率升高、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地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家长的教养模式、沟通模式往往影响更大。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陪同的家长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强调自己没有问题,二是特别自责、内疚。刘华清在门诊中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位博士母亲按照书本养育孩子,虽然孩子的营养和身体很好,但忽略了心理健康发育,结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学习,一度休学接受心理治疗。她十分后悔地在手记里写道:“忘记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力。”
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心理治疗师王会秋说,父母的隐性控制,有时真的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另外,12~16岁是青春期的高峰,受生理发育机制的影响,孩子的情绪起伏很大,变得十分敏感,自尊心、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父母若总觉得孩子还小,喜欢替他们做决定,否决孩子的想法或意愿,不尊重他们的爱好或择友,孩子就容易出现极端心理和行为,最严重的“反抗”就是自伤或自杀。
, 百拇医药
孩子最需要一个健康的童年
每次发生类似的儿童自杀事件,总会有人跳出来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抗挫折能力那么差,为一点小事就去自杀,太经不起风雨。刘华清却认为,根本不是这回事。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没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上一辈人非打即骂的教养方式已经不适用于这代孩子,或者说,从小经受打骂成长起来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刘华清担忧地表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公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低,社会上依然存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现象,导致一些患儿家属担心“家丑外扬”,拒绝去专科医院治疗,研究机构也无法“摸清”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底数”。另外,我国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这个比率相当于每10万~24万精神障碍儿童才配备一名专业医生,且这些医生还大多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薪酬体系不够到位,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精神康复培训机构也不够。
, 百拇医药
因此,专家建议,国家应该加快出台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更多的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机构与设施;加大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研究的经费投入;重视培养精神专科医师,培养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队伍;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和知识宣传,早期识别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问题,给需要心理卫生服务的家庭以及时的咨询和早期干预,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当把学生心理卫生纳入到评估范围内,并且对学生心理评估大样本数据展开研究;开展青少年、家庭早期心理干预技能培训,提高家庭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意识。
家长要学会自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是否妥当,跟孩子一起成长。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父母细心耐心的照料,但更需要父母的反思和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般要先处理好家长本身的情绪,家长情绪稳定,才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和恢复。家长也要学会识别和留意孩子的异常情绪及表现,并及时带他们到精神专科就诊。例如,1岁以内的儿童,如果出现“四不”——不看(缺乏与人的目光对视)、不应(叫之不应)、不指(不能主动指认人或物)、不说(不会发音对话),就应注意有无自闭症的可能。如果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脾气急躁、小动作多,很难长时间坐着学习,就要排查是否是多动症。青春期孩子一旦出现沉迷网络、不爱说话、莫名哭泣或发脾气、不合群,甚至自伤行为,需要高度重视,应及时到医院明确是否是抑郁症,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美国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王会秋说,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定要考上名校,不是一定要富甲一方,不是一定要比其他人都优秀,决定权不在父母手中。做父母的,可以帮助孩子拓展生存的能力,但不要抱着“我可以控制他的人生”的想法,应该让他们自由地生长,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百拇医药(高阳)
抑郁、自伤、自杀的孩子逐年增多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要毁掉她的童年就可以了……”这是上海一个14岁女孩在跳楼前写下的遗书中的一句话。有网友留言说:“很难想象这样的话竟出自一个刚要上初二的孩子之口”。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3.67亿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达3000万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22 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 12.97% ;而到2007 年开展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达16%。中国科学院心理所2020年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 百拇医药
“孩子的很多情绪和自伤问题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是对环境的不信任和绝望。如果现在不做调整,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问题会严重到不可想象。”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刘华清说,12~16岁是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的主要人群,重度抑郁与自伤、自杀有着密切关系,更多的心理问题表现在网络成瘾现象严重、抑郁倾向学生增加、校园欺凌或学生自杀事件多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雪明显感觉到,来门诊就诊的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孩子在显著增多。她说,七八年前,北大六院儿童病房里更多是患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孩子,而近两三年,抑郁和焦虑在中小学生中十分常见,很多孩子症状非常严重,出现了自伤或自杀。刘华清补充说,20年前,儿童心理门诊医生的单日门诊量不过十几个人,如今一天要看五六十个孩子。尤其新冠疫情时期,孩子们更多宅家上网课,过去被学校生活掩盖的部分亲子问题如今集中爆发,导致近两年儿童心理问题更多见。
多数精神障碍源于家庭
, 百拇医药
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半的精神疾病始于14岁之前,全球高达20%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在全球卫生规划中,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往往遭到忽视。
刘华清介绍,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发病年龄小于18岁的精神疾病,除了与成年人共有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外,还包括一些特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品行学习障碍、童年情绪障碍、抽动障碍等。
儿童青少年群体,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发病年龄略有不同。例如,孤独症(自闭症)属于神经发育类障碍,多在3岁前起病,其中约2/3的患儿属于非退行性起病,从出生后就逐渐表现出异常;也有约1/3的患儿经历了正常或相对正常的发育阶段,之后才出现症状。多动症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常表现为幼儿园、小学阶段厌学、逃学、拒绝上学。儿童抽动症不同于多动症,症状主要以频繁地眨眼、摇头、耸肩、清嗓声等现象为主,多见于6~12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青春期则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早期表现主要以心境不良、退缩、哭泣沮丧、遗尿、学习困难、睡眠问题、易激惹为特征,个别可发生于婴幼儿期,典型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恐怖症及强迫症等多为继发衍生。
, 百拇医药
儿童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因素(遗传或外力致使大脑受损等)、社会心理、家庭教育、社会压力等。刘华清表示,迄今为止,患病的生物因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普遍认为,遗传因素是精神疾病最可能的一种因素,与脑内的多巴胺受体、多巴胺转运蛋白等基因有关。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子女患病率约为46%,如果一方患病,子女患病率为13%。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独生子女家庭、学习就业等社会压力大、离婚率升高、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地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家长的教养模式、沟通模式往往影响更大。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陪同的家长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强调自己没有问题,二是特别自责、内疚。刘华清在门诊中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位博士母亲按照书本养育孩子,虽然孩子的营养和身体很好,但忽略了心理健康发育,结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学习,一度休学接受心理治疗。她十分后悔地在手记里写道:“忘记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力。”
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心理治疗师王会秋说,父母的隐性控制,有时真的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另外,12~16岁是青春期的高峰,受生理发育机制的影响,孩子的情绪起伏很大,变得十分敏感,自尊心、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父母若总觉得孩子还小,喜欢替他们做决定,否决孩子的想法或意愿,不尊重他们的爱好或择友,孩子就容易出现极端心理和行为,最严重的“反抗”就是自伤或自杀。
, 百拇医药
孩子最需要一个健康的童年
每次发生类似的儿童自杀事件,总会有人跳出来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抗挫折能力那么差,为一点小事就去自杀,太经不起风雨。刘华清却认为,根本不是这回事。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却没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上一辈人非打即骂的教养方式已经不适用于这代孩子,或者说,从小经受打骂成长起来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刘华清担忧地表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公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低,社会上依然存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现象,导致一些患儿家属担心“家丑外扬”,拒绝去专科医院治疗,研究机构也无法“摸清”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底数”。另外,我国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这个比率相当于每10万~24万精神障碍儿童才配备一名专业医生,且这些医生还大多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薪酬体系不够到位,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精神康复培训机构也不够。
, 百拇医药
因此,专家建议,国家应该加快出台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更多的儿童精神卫生保健机构与设施;加大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研究的经费投入;重视培养精神专科医师,培养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队伍;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和知识宣传,早期识别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问题,给需要心理卫生服务的家庭以及时的咨询和早期干预,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当把学生心理卫生纳入到评估范围内,并且对学生心理评估大样本数据展开研究;开展青少年、家庭早期心理干预技能培训,提高家庭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意识。
家长要学会自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是否妥当,跟孩子一起成长。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父母细心耐心的照料,但更需要父母的反思和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般要先处理好家长本身的情绪,家长情绪稳定,才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和恢复。家长也要学会识别和留意孩子的异常情绪及表现,并及时带他们到精神专科就诊。例如,1岁以内的儿童,如果出现“四不”——不看(缺乏与人的目光对视)、不应(叫之不应)、不指(不能主动指认人或物)、不说(不会发音对话),就应注意有无自闭症的可能。如果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脾气急躁、小动作多,很难长时间坐着学习,就要排查是否是多动症。青春期孩子一旦出现沉迷网络、不爱说话、莫名哭泣或发脾气、不合群,甚至自伤行为,需要高度重视,应及时到医院明确是否是抑郁症,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美国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王会秋说,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定要考上名校,不是一定要富甲一方,不是一定要比其他人都优秀,决定权不在父母手中。做父母的,可以帮助孩子拓展生存的能力,但不要抱着“我可以控制他的人生”的想法,应该让他们自由地生长,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百拇医药(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