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学生缺乏防艾知识
受访专家:中国性学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 黄莉莉
本报记者 田雨汀
在刚刚过去的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艾滋病仍是影响全世界数千万人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刊发的《我国HIV/AIDS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称,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共有105.3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累计报告死亡35.1万人。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HIV的年报告数均在3000例左右。《中国青年报》还发布了针对34644名青年学生开展的《2021青年防艾公益行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28.5%的学生对HIV检测、就诊、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阻断的地点均不了解;有43.8%的调查对象仍希望通过避免与HIV感染者接触来预防艾滋病;有接近20%的调查对象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卫生间,或与其共浴、游泳会感染。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黄莉莉表示,目前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普遍不足,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恐惧与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共浴、游泳、握手、共食等,都不会造成传染。其中,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学生对防艾知识匮乏的主要原因也是缺少性教育。由于文化中的“保守”,性教育一直被一些老师和家长所回避,儿童青少年很难全面了解性知识和性病带来的危害。根据“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只有52%的同学曾在学校里接受过性教育,且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约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提供过性教育课程。
黄莉莉表示,性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社会疫苗”,“作为性活跃人群,青少年更需提高防艾意识。”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一切毒品,同时提高对新型“换装”毒品的辨识力;不擅自接受输血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另外,社会和学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性教育课程,让儿童和青少年学会如何做与性相关的选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对他人负责,同时也能建立积极价值观,杜绝歧视,给感染者更多尊重。▲, http://www.100md.com
本报记者 田雨汀
在刚刚过去的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艾滋病仍是影响全世界数千万人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刊发的《我国HIV/AIDS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称,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共有105.3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累计报告死亡35.1万人。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HIV的年报告数均在3000例左右。《中国青年报》还发布了针对34644名青年学生开展的《2021青年防艾公益行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28.5%的学生对HIV检测、就诊、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阻断的地点均不了解;有43.8%的调查对象仍希望通过避免与HIV感染者接触来预防艾滋病;有接近20%的调查对象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卫生间,或与其共浴、游泳会感染。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黄莉莉表示,目前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普遍不足,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恐惧与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共浴、游泳、握手、共食等,都不会造成传染。其中,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学生对防艾知识匮乏的主要原因也是缺少性教育。由于文化中的“保守”,性教育一直被一些老师和家长所回避,儿童青少年很难全面了解性知识和性病带来的危害。根据“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只有52%的同学曾在学校里接受过性教育,且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约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提供过性教育课程。
黄莉莉表示,性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社会疫苗”,“作为性活跃人群,青少年更需提高防艾意识。”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一切毒品,同时提高对新型“换装”毒品的辨识力;不擅自接受输血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另外,社会和学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性教育课程,让儿童和青少年学会如何做与性相关的选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对他人负责,同时也能建立积极价值观,杜绝歧视,给感染者更多尊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