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病综合
编号:96516
每种胃病,对症调效果好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17日 生命时报 2021.12.17
     每种胃病,对症调效果好

    反流病以补为主 溃疡类侧重祛邪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 李 娜 □副主任医师 郝海蓉

    脾胃病,可以说是中医调理治疗的“优势病种”,这里跟大家详细讲讲各种胃病的中医疗法。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西医往往缺乏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处理,除选择胃黏膜保护剂,就是疼痛、泛酸用质子泵抑制剂,胃胀、食欲不振用促动力药。而中医药通过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不但可有效解决患者症状,甚至能使部分萎缩性胃炎逆转。汤药治疗需在正规中医师的处方下使用,这里介绍一些常用中成药,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服用。1.香砂六君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治疗,表现为胃胀满、进食后胀满感加重、食欲不佳、舌边见齿痕等。2.附子理中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1粒/次,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表现为胃寒怕冷、喜热饮、不敢吃凉东西,或伴有大便溏稀等。3.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胃炎肝气犯胃证的治疗,表现为胃脘胀痛或连及两肋,在情志抑郁或暴怒后加剧等。4.摩罗丹: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表现为胃黏膜有糜烂、出血者。除了服药,艾灸按摩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等穴位也可改善胃脘痛、上腹胀、嗳气、泛酸、纳呆、食减少等慢性胃炎的症状。
, http://www.100md.com
    胃食管反流病。从中医角度讲,反流的根本问题不是胃酸过多,而是胃酸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可以叫做“酸错位”。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不应仅仅抑制胃酸分泌,而要解决导致胃酸沿着食道逆行的原因。比如反流的直接病机是胃气上逆,但很多情况下胃气上逆只是标,临床所见,更多情况是因虚而致胃气上逆,如脾胃气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这种情况当以补脾胃为本,若胃受纳脾运化正常,反流自然就消失了。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服用以下中成药。1.柴胡疏肝丸:一次1丸,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治疗,表现为胸胁痞闷、呕吐酸水等症。2.左金丸:一次3~6克,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治疗,表现为脘胁疼痛、口苦、呕吐酸水。3.理中丸:一次1丸,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脾胃虚寒证的治疗,尤其适合同时伴有大便稀的患者。4.沉香化滞丸:一次6丸,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饮食停滞证的治疗,表现为饮食停滞、胸腹胀满。除了规范服药,中医外治法对于胃食管反流病也有不错效果。1.穴位埋线:用埋线针将羊肠线植入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羊肠线缓慢吸收使穴位刺激时间延长,强化针刺作用,通常选用穴位是足三里、胃腧、中脘等穴。2.耳穴贴压:泛酸时,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腹胀时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 百拇医药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根据发生部位主要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本病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稳定期本虚兼有邪实,因此,治疗上,活动期宜偏于祛邪,稳定期扶正兼祛邪。中医药除有一定的抗Hp(幽门螺杆菌)作用外,更为重要的是能有效调节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与保护因子之间的失衡,还能调整紊乱的消化功能,在预防溃疡复发、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推荐一些常用中成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服用。1.小健中片:一次2~3片,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治疗,表现为脘腹隐痛、喜温喜按。2.荜铃胃痛颗粒:一次5克,每日3次,口服。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的治疗,表现为胃脘痛,夜间明显。3.丹栀逍遥丸:一次6~9克,每日2次,口服。可用于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的治疗。4.阴虚胃痛颗粒: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可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阴不足证的治疗,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除了服药,还可辅助使用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的方法:胃脘隐痛时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嗳气(俗称打嗝)、泛酸时取足三里、天突、内关等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