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瓜菜类 > 土豆
编号:96633
马铃薯主食化需要突破口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24日 生命时报 2021.12.24
     培育优质品种 提高加工技术 引导百姓接受

    马铃薯主食化需要突破口

    受访专家: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石 瑛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杜 荷

    本报记者 张 芳

    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食品,欧洲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50~60公斤,但我国只有部分地区将其当主粮,对更多人来说,马铃薯只算副食。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其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如今,这一目标实现了吗?
, http://www.100md.com
    跻身“主粮”有独特优势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依然被我们看作副食;但在很多西方国家,它已作为主食存在了200余年,而这并非偶然。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石瑛告诉记者,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长周期短,可与其他作物轮作,缓解用地紧张。在我国南方稻米种植区,农户可以在两个播种季之间,利用冬闲田的耕地和光温水资源,套种一茬生长周期短的马铃薯,做到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抢水争地。

    适宜生长环境“宽容”,缓解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意见》指出,多年来,在农产品供给压力下,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耕地地力下降、水资源更为紧缺,资源环境已亮起“红灯”。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的特点,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的“四省”作物。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分别是小麦的2倍、水稻的1.3倍、玉米的1.2倍。其适应范围广,包括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丘陵山区都能种植,可有效减轻农业用水压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百拇医药
    亩产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有较大发展空间。数据显示,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目前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单产仍较低。石瑛介绍,目前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的单产约达1.5吨/亩,全国平均值还低于此;而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单产将近3吨/亩。这意味着,我国马铃薯的产量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营养丰富且结构合理,符合我国居民饮食健康的追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荷表示,马铃薯是最健康的食物之一,其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且脂肪含量低;所含蛋白质品质高,拥有人体必需的几乎全部氨基酸,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富含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远超其他粮食作物;还是少有的高钾食物,可达502毫克/百克,有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杜荷强调,将马铃薯主粮化,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粮食多元化供给、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同时缓解土地、资源、环境压力,毫无疑问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战略。

    受多方制约,推进缓慢
, 百拇医药
    早在2015年1月,农业部就曾举办“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时任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提出,要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这一目标也最终落笔在2016年正式推出的《意见》中。

    近六年过去,马铃薯的种植目标完成如何?有业内人士根据《2020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中的数据推算,2019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200万亩,总产量9600万吨,增速为1.79%,平均亩产1.17吨。而在2020年9月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鲜薯年产量达到9000万吨。

    石瑛认为,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推进较慢,是因为受到种植端、加工端和消费端的多重制约,而这三者又都与马铃薯被加工为主食的特殊性相关。

    种植端:品种大多不符合主粮加工。按照《意见》要求,马铃薯主粮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推进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的开发,将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面包和糕点等大众主食产品。杜荷解释,要把马铃薯做成主食,先要将其加工为全粉或薯浆,但并非所有品种都适合用于该用途。比如,我们平时吃的鲜薯,含水量高达80%以上,干物质较少,难以加工成全粉。截至2013年,我国共育成43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虽然在产量、品质、抗病和外观性状上有较大改良,但适合油炸食品加工、全粉加工的品种却极少,依然依赖国外引进品种,可引进品种的种植效果却并不理想。石瑛说,由于国外土地资源相对丰沃,引进品种大多比较“娇贵”,难以适应我国北方干旱、南方病虫害多发的环境,需要靠大量水肥药支持,对土地贫瘠地区的农户来说,种植成本剧增,很不划算。此外,用于主粮化的种薯必须选用脱毒种薯,因为如果种薯带毒,可能会发生严重病害,导致减产。但据统计,我国脱毒种薯仅占种植面积的30%左右,发达国家可达70%以上。
, 百拇医药
    加工端:产业链不够完善。把马铃薯变成面食,听起来很简单,实则不然。由于马铃薯全粉不含面筋蛋白,在制作馒头、面条时,存在成型难、发面难、硬度大等问题。要让高比例的马铃薯粉与面粉顺利结团,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和生产链。换句话说,一般的面条加工设备,完全不适合制作马铃薯面条。杜荷表示,与西方国家有成熟的育种研发利用产业链,以及科学的深加工技术不同,我国马铃薯的食品加工和全粉加工,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适合我国居民消费的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线等主食产品加工线,仍极为短缺,难以做到像小麦、稻谷、玉米面粉那样规模化生产。

    消费端:成品类型单一,缺乏消费习惯。据介绍,从2015年开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有不少超市上架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普及率仍然很低,不仅超市中极少见到主打产品,网购平台也同样萧条。在搜索栏输入“马铃薯馒头”后,显示产品几乎全为土豆外形的面食,原料表中也未见“土豆淀粉”或“马铃薯淀粉”成分;“马铃薯面条”的查询结果中,除一款韩国品牌外,仅有极少数小店将其作为特色食品售卖,且月销量不足两位数。石瑛说,西北的马铃薯主产区会有马铃薯饼、马铃薯馕以及添加马铃薯粉的点心类产品,主要作为特色小吃推出,除此之外,大概只有快餐店的炸薯条、炸薯饼可以勉强算作马铃薯主食了。
, 百拇医药
    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的所有特性都与主食制作成本挂钩。马铃薯干物质含量低于其他主粮,制作全粉时提取率较低,全粉价格就会随之上涨。比如,小麦粉的价格为每吨3000元左右,而马铃薯全粉每吨为1万元左右,是小麦粉的3倍。即便在其他谷物面粉中添加马铃薯全粉制作主食,其零售价也明显高于普通主食。消费者未必愿意为此埋单,企业盈利压力更大,积极性必然不足。

    产业发展仍充满希望

    谈及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杜荷充满希望。她认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其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只要育种研发上有所推进,就能成为马铃薯主粮化和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育种研发不仅影响到全粉加工问题,更是马铃薯市场陷入供应过剩怪圈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国内马铃薯供应侧剩余长期保持在20万吨以上,2019年更是达到42.5万吨。而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跟不上。据估计,国内马铃薯消费占比最大的是鲜食,约为60%~65%,已达消费饱和状态;加工消费占10%~12%,属于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主领域,但其增速远不及预期。因此,仅仅依靠扩大种植面积还不够,必须从育种阶段进行结构调整,才能真正促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落实。目前,农业部已经组织了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在高产、绿色、专用品种选育方面成效显著;启动实施了马铃薯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受政策红利影响,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主产区,都已取得不错成绩。
, 百拇医药
    主食加工方面,《意见》提出,应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如馒头、面条、面包和糕点等大众主食产品,以及马铃薯馕、煎饼、粽子和年糕等地域特色主食产品。如今,自制主食的人越来越少,自制马铃薯主食的难度更甚于煮米饭、蒸馒头,若市场不能大量提供成品或半成品,马铃薯就很难作为主食走进千家万户。因此杜荷强调,开发适应中国烹饪饮食文化的成熟加工技术和主食产品,也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重点及难点。

    石瑛表示,马铃薯的普及程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欧洲国家之所以能用200年时间,让马铃薯跻身主食行列,与其经历过多年战乱有关。战争环境下,其他粮食作物难以存活,生于地下的马铃薯优势凸显。更重要的是,马铃薯所含营养全面,即便没有其他搭配食物,也能较健康地养活一大批人。因此,自18世纪中叶,马铃薯普及到下层民众后,欧洲人口就开始稳定上升。马铃薯在明代进入中国,距今已有400多年,但相对于我们已经食用千年的水稻、小麦,只能“屈居”副位。石瑛认为,要改变这种习惯认知,就要从科普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入手:马铃薯的全营养优势能够让其在众多食物中脱颖而出,这是为了健康做出的良好选择。▲, 百拇医药(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