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情绪与健康
编号:95510
学会“情绪分离”心态好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2.02.15
     学会“情绪分离”心态好

    不把他人的坏心情揽上身,关注自己能改变的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赖巧珍

    很多自称“比较敏感”“共情力强”的人,常常会遇到类似的烦恼:从小到大都特别善于察觉别人情绪的变化,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领导,只要他们有一点反常,就能捕捉到,而且还常常会受到他们情绪的影响,尤其是负面情绪,也跟着焦虑、恐惧或者纠结不安。敏感的人容易受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得“情绪分离”,即没能把自己的情绪与别人的情绪剥离开来。

    关于情绪分离有个典型案例:有位专栏作家和他的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态度冷漠。作家随后问他朋友:那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朋友说:他每天晚上都这样。作家又问: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呢?朋友说:为什么我要让他的态度决定我的行为呢?其实,这个报贩一到晚上就心情不好,对谁都是一副冷漠的态度,并不针对人。而作家朋友也看明白了这一点,知道那是报贩自己的情绪问题,所以就按照自己一贯的行为方式礼貌待人。作家的这位朋友就做到了把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进行分离,不轻易受他人的言行影响。但生活中很多人,确实会把别人的烦恼、焦虑引到自己身上,成了负能量的收集器。

    我们需要去理解、共情他人,但也要分清边界、把握好度,不属于自己的坏情绪不要轻易揽上身,可以试试一些情绪分离的办法。

    刺激—情绪分离法。完全屏蔽他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需要时刻与外界保持信息交换。但我们可以拉开“外界刺激”和“情绪反应”之间的距离,给自己一点思考的空间。即在“事件”和“反应”中间,插入一个“认知”环节。举个例子,有些家长批评孩子,说“就是因为你闹别扭,我才生气”。而事实上,孩子闹别扭并不直接导致你生气,是你觉得“闹别扭”是“麻烦的”“没法教了”才生气。如果加入“认知”的环节,你去思考“如何能让孩子听话”或者“偶尔闹一下也没那么糟”,情绪上就会缓和很多。所以,当别人因情绪不好而“扫射”的时候,你要思考,是不是能换一种态度面对,控制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的回应方式。

    影响圈聚焦法。“影响圈”的概念由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他认为在我们关注的事情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能被我们掌控的,就叫“影响圈”,还有些部分是超出我们控制范围。要减少情绪受到负面影响,我们最好多关注“影响圈”,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就随他去吧。比如你在安慰难过的朋友时,要知道自己只能做到倾听、陪伴、支持,不必要求自己能瞬间改变朋友的状态。他人的情绪、思想,你是控制不了的,不要认为事事都与你有关,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善待自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