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强骨疗伤
骨碎补,强骨疗伤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 曹 臣
骨碎补是一种常用中药,始载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主要生长在江南。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骨碎补生长在树木上,本名猴姜、申姜,开元皇帝(唐玄宗)因其有主伤折、补骨碎的奇特功效,故赐名“骨碎补”。因其形似姜,并密被针形毛状鳞片,故有“毛姜”之名。
骨碎补性温,归肝、肾经,能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可消风祛斑,被称作“草药中之虎将”。临床常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等;外治可用于斑秃、白瘢风等。作为补肾强骨、活血疗伤之伤科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有强骨作用,可抑制链霉素的耳毒性,也能降血脂和强心。骨碎补能治疗骨节病变,如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作为伤科常用药物,一般还需配伍活血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含骨碎补的中成药有二十多种,如大七厘散、壮骨关节丸、抗骨增生丸、跌打活血散、\u5c2a(wāng)痹片、舒经通络颗粒、骨疏康胶囊等。
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有一些骨碎补的单方验方,在此列举一二:
1.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碎补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效。宋代《本草图经》记载,蜀地人们治疗闪折筋骨伤损,取骨碎补捣碎,煮黄米粥和之,包裹在伤处,效果很好。
2.治肾虚久泄。《本草纲目》记载,魏刺史的儿子曾经久泄不止,许多医师都没有治好,生命垂危。李时珍将骨碎补细粉放入猪腰子中煨熟给患者服用即愈。此法也可治疗阴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
3.治牙痛。《灵苑方》记载,将骨碎补炒至黑色,研成细粉,睡前搽牙齿根下,可治齿痛血出、牙龈痒痛。
4.治脱发。《本草汇言》记载,用骨碎补、野蔷薇枝各少许,煎汁刷之,可治病后发落。
另有骨碎补烧炭治疗肠炎便血(《仁存方》)及单用治疗遗尿、小儿疳积的记载。
以下6类情形忌用骨碎补:1.阴虚火旺,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当忌用;2.血虚有火、面白无华、乏力头晕、口舌生疮者忌用;3.血虚风燥、皮肤干痒、大便干结者,血虚不能养筋、拘急挛痛者,皆应忌用;4.热证阳盛,如外感风热、发热、咽痛、口渴者,或壮热口渴、脉洪大者,皆应忌用;5.过敏体质者忌用;6.骨碎补不宜与祛风药配伍。▲, http://www.100md.com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 曹 臣
骨碎补是一种常用中药,始载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主要生长在江南。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骨碎补生长在树木上,本名猴姜、申姜,开元皇帝(唐玄宗)因其有主伤折、补骨碎的奇特功效,故赐名“骨碎补”。因其形似姜,并密被针形毛状鳞片,故有“毛姜”之名。
骨碎补性温,归肝、肾经,能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可消风祛斑,被称作“草药中之虎将”。临床常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等;外治可用于斑秃、白瘢风等。作为补肾强骨、活血疗伤之伤科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有强骨作用,可抑制链霉素的耳毒性,也能降血脂和强心。骨碎补能治疗骨节病变,如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作为伤科常用药物,一般还需配伍活血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含骨碎补的中成药有二十多种,如大七厘散、壮骨关节丸、抗骨增生丸、跌打活血散、\u5c2a(wāng)痹片、舒经通络颗粒、骨疏康胶囊等。
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有一些骨碎补的单方验方,在此列举一二:
1.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碎补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效。宋代《本草图经》记载,蜀地人们治疗闪折筋骨伤损,取骨碎补捣碎,煮黄米粥和之,包裹在伤处,效果很好。
2.治肾虚久泄。《本草纲目》记载,魏刺史的儿子曾经久泄不止,许多医师都没有治好,生命垂危。李时珍将骨碎补细粉放入猪腰子中煨熟给患者服用即愈。此法也可治疗阴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
3.治牙痛。《灵苑方》记载,将骨碎补炒至黑色,研成细粉,睡前搽牙齿根下,可治齿痛血出、牙龈痒痛。
4.治脱发。《本草汇言》记载,用骨碎补、野蔷薇枝各少许,煎汁刷之,可治病后发落。
另有骨碎补烧炭治疗肠炎便血(《仁存方》)及单用治疗遗尿、小儿疳积的记载。
以下6类情形忌用骨碎补:1.阴虚火旺,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当忌用;2.血虚有火、面白无华、乏力头晕、口舌生疮者忌用;3.血虚风燥、皮肤干痒、大便干结者,血虚不能养筋、拘急挛痛者,皆应忌用;4.热证阳盛,如外感风热、发热、咽痛、口渴者,或壮热口渴、脉洪大者,皆应忌用;5.过敏体质者忌用;6.骨碎补不宜与祛风药配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