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调肝肾
一位80多的老爷爷穿着红色冲锋衣,裹得严严实实,被家人推进诊室。他颤巍巍地摘下皮帽子,僵着手臂跟大夫打招呼:“孙大夫好!我又来瞧病了。”话音未落,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从一侧口袋掏出手绢想擦擦口角,家属看他动作迟缓,赶紧帮他拉下口罩,协助擦口水。片刻,患者抬头,声音有几分羞意:“大夫,吃了您开的药,我现在的‘抖’好多了,能控制住,但就是流口水,白天流,张嘴就流;晚上也流,枕巾都湿了,您看我这怎么办啊?”
这是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十年前开始左手震颤,拿着水杯就开始抖,放松下来休息休息又好了,就没有重视起来。过了半年,左腿也开始抖,明显感觉到左侧半边身子僵硬,喝水呛咳,去社区看了医生吃了点药,没有明显好转。后续几年,疾病逐渐进展,右侧也出现症状。最近一年除了震颤、僵硬,还多了别的问题,比如便秘、直立性低血压,还有最让人难为情的流涎。患者需不停擦口水,自己活动不方便还需陪伴者帮忙,觉得十分不好意思,甚至陷入抑郁状态。
流涎症是指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唾液流出减少而使唾液溢出口角的综合征,一般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婴幼儿时期,牙齿生长对牙龈三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从而导致唾液分泌增多。这种生理性流涎会随年龄的增长、婴儿口腔深度增加自然消失。病理性流涎多见于口腔炎、面神经炎、脑瘫、帕金森病等疾病。以下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与流涎相关的常见病因:
, 百拇医药
1.面瘫:即面神经炎,由于面神经无法正常支配面部肌肉、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出现流涎。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成人流涎最主要的病因。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退化、唾液分泌增多,同时肌肉僵直以及舌运动迟缓,从而导致吞咽功能下降。
3.脑卒中:部分脑卒中患者可见中枢性面瘫,面部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多由于唾液清除率下降而出现的流涎。
其中,帕金森病患者流涎情况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轻者仅见夜间流涎,重者可见昼夜均流涎,与吞咽功能障碍、无意识张口等有关。而脑卒中、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吞咽频率下降、口唇闭合不全是导致流涎的原因,与睡眠无关,故而流涎白天及夜间均可见,或因为夜间进入睡眠后唾液清除率进一步下降及睡觉姿势可能出现问题,会导致夜间流涎较白日增多。
在非神经系统疾病中,口腔黏膜炎症、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牙齿畸形等都可引起流涎。
, 百拇医药
1.口腔黏膜炎症:是由于口腔牙周组织、黏膜组织受感染发炎导致唾液腺受到刺激,同时因为局部疼痛比较明显,影响了吞咽口水的功能充分发挥,按照病因可分为口腔黏膜病、创伤性溃疡和由肿瘤引起的恶性溃疡。
2.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酸反流刺激食道和咽喉部,导致唾液分泌增多。
3.牙齿畸形: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因此容易流涎。
白天流口水和夜间流口水有啥区别?许多人进入睡眠后,由于呼吸道阻塞(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以及鼻中隔偏曲)、睡觉姿势(趴着睡或者侧睡)等原因,睡觉时口部保持张开的姿势,也会出现夜间流涎。在非神经系统疾病中,患者白天往往能够有意识地控制面部肌肉,而不至于出现流涎,故而流涎多发生于夜间睡眠后。
其实,中医经典著作对“流涎”早有阐述。《素问·脉度》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脾失健运,湿浊熏蒸不化,盈溢于口。《难经·三十四难》曰:“肾液为唾”。肾阳虚衰,先天不足无以温化水液,则口吐涎液。故流涎多因肝肾不足。《素问·痿论》谓:“肝主身之筋膜”。筋附着于骨,连接肌肉、关节,依赖肝血濡润而致运动自如得当。若肝血亏虚,生源匮乏,血不养筋,筋脉拘急,肌肉运动失司,僵直不为所用。影响至面部、舌咽部等肌群,导致运动幅度明显降低及自主运动减弱甚至缺失,吞咽不利,涎液清除障碍而致口腔聚集过多。外溢而出,不能自控。《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邪善行而数变,且易与六淫诸邪相合为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年四十而阳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患者体质尚虚,脏腑功能减退,气血生源不足。邪气易乘虚入络,痹阻面部气血,无力运行,口面失用,涎液盈溢而出。
, http://www.100md.com
此外,肝主疏泄,气机不调,郁结而生,临床多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临床可见口角流涎、夜尿频多等属于“津液输布失职”,涎液为阴,肝为“刚脏”,疏泄畅达机体的津液输布、全身气机、情志的平衡。肾气不固,失于封藏,可致精气流失,出现涎液溢出难收、小便频、滑精、早泄等临床症状。肾为“水脏”,主五液,具有调节人体水液输泄功能。阴液不足,阴损及阳,阳气虚衰,肾阳温煦、推动功能减退。人体水液输布和排泄异常,打破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涎液难以自控,蕴于口中,量多而溢。
中医如何治疗流涎?流涎症状与患者的肝肾不足紧密关联。主要以肾阳虚为本、肝血不足为标。温肾阳,补肝血为根本治则。以温肾养肝为大法,方以肉苁蓉为君,白芍为臣,益智仁、山药为佐,钩藤为使,补气血阴阳,亦可补肾固精。又如补肾敛涩方,方药组成:枫心木、肉苁蓉、黄芪、五味子、苍术等药。枫心木、肉苁蓉为主药,温肾补阳、敛阴涩精,从脾肾阳气入手,止涎涩夜尿;黄芪、苍术健脾燥湿,使寒湿津液得以温煦,从而运行于经络,代谢有常;金樱子、玉米须、五味子、赤芍药增强收涩敛阴关门之功。全方补肾健中,使脾肾阳气大振,所主之液各归其位,流涎症状得以治理。▲, http://www.100md.com(孙林娟)
这是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十年前开始左手震颤,拿着水杯就开始抖,放松下来休息休息又好了,就没有重视起来。过了半年,左腿也开始抖,明显感觉到左侧半边身子僵硬,喝水呛咳,去社区看了医生吃了点药,没有明显好转。后续几年,疾病逐渐进展,右侧也出现症状。最近一年除了震颤、僵硬,还多了别的问题,比如便秘、直立性低血压,还有最让人难为情的流涎。患者需不停擦口水,自己活动不方便还需陪伴者帮忙,觉得十分不好意思,甚至陷入抑郁状态。
流涎症是指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唾液流出减少而使唾液溢出口角的综合征,一般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婴幼儿时期,牙齿生长对牙龈三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从而导致唾液分泌增多。这种生理性流涎会随年龄的增长、婴儿口腔深度增加自然消失。病理性流涎多见于口腔炎、面神经炎、脑瘫、帕金森病等疾病。以下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与流涎相关的常见病因:
, 百拇医药
1.面瘫:即面神经炎,由于面神经无法正常支配面部肌肉、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出现流涎。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成人流涎最主要的病因。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退化、唾液分泌增多,同时肌肉僵直以及舌运动迟缓,从而导致吞咽功能下降。
3.脑卒中:部分脑卒中患者可见中枢性面瘫,面部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多由于唾液清除率下降而出现的流涎。
其中,帕金森病患者流涎情况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轻者仅见夜间流涎,重者可见昼夜均流涎,与吞咽功能障碍、无意识张口等有关。而脑卒中、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吞咽频率下降、口唇闭合不全是导致流涎的原因,与睡眠无关,故而流涎白天及夜间均可见,或因为夜间进入睡眠后唾液清除率进一步下降及睡觉姿势可能出现问题,会导致夜间流涎较白日增多。
在非神经系统疾病中,口腔黏膜炎症、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牙齿畸形等都可引起流涎。
, 百拇医药
1.口腔黏膜炎症:是由于口腔牙周组织、黏膜组织受感染发炎导致唾液腺受到刺激,同时因为局部疼痛比较明显,影响了吞咽口水的功能充分发挥,按照病因可分为口腔黏膜病、创伤性溃疡和由肿瘤引起的恶性溃疡。
2.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酸反流刺激食道和咽喉部,导致唾液分泌增多。
3.牙齿畸形: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因此容易流涎。
白天流口水和夜间流口水有啥区别?许多人进入睡眠后,由于呼吸道阻塞(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以及鼻中隔偏曲)、睡觉姿势(趴着睡或者侧睡)等原因,睡觉时口部保持张开的姿势,也会出现夜间流涎。在非神经系统疾病中,患者白天往往能够有意识地控制面部肌肉,而不至于出现流涎,故而流涎多发生于夜间睡眠后。
其实,中医经典著作对“流涎”早有阐述。《素问·脉度》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脾失健运,湿浊熏蒸不化,盈溢于口。《难经·三十四难》曰:“肾液为唾”。肾阳虚衰,先天不足无以温化水液,则口吐涎液。故流涎多因肝肾不足。《素问·痿论》谓:“肝主身之筋膜”。筋附着于骨,连接肌肉、关节,依赖肝血濡润而致运动自如得当。若肝血亏虚,生源匮乏,血不养筋,筋脉拘急,肌肉运动失司,僵直不为所用。影响至面部、舌咽部等肌群,导致运动幅度明显降低及自主运动减弱甚至缺失,吞咽不利,涎液清除障碍而致口腔聚集过多。外溢而出,不能自控。《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邪善行而数变,且易与六淫诸邪相合为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年四十而阳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患者体质尚虚,脏腑功能减退,气血生源不足。邪气易乘虚入络,痹阻面部气血,无力运行,口面失用,涎液盈溢而出。
, http://www.100md.com
此外,肝主疏泄,气机不调,郁结而生,临床多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临床可见口角流涎、夜尿频多等属于“津液输布失职”,涎液为阴,肝为“刚脏”,疏泄畅达机体的津液输布、全身气机、情志的平衡。肾气不固,失于封藏,可致精气流失,出现涎液溢出难收、小便频、滑精、早泄等临床症状。肾为“水脏”,主五液,具有调节人体水液输泄功能。阴液不足,阴损及阳,阳气虚衰,肾阳温煦、推动功能减退。人体水液输布和排泄异常,打破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涎液难以自控,蕴于口中,量多而溢。
中医如何治疗流涎?流涎症状与患者的肝肾不足紧密关联。主要以肾阳虚为本、肝血不足为标。温肾阳,补肝血为根本治则。以温肾养肝为大法,方以肉苁蓉为君,白芍为臣,益智仁、山药为佐,钩藤为使,补气血阴阳,亦可补肾固精。又如补肾敛涩方,方药组成:枫心木、肉苁蓉、黄芪、五味子、苍术等药。枫心木、肉苁蓉为主药,温肾补阳、敛阴涩精,从脾肾阳气入手,止涎涩夜尿;黄芪、苍术健脾燥湿,使寒湿津液得以温煦,从而运行于经络,代谢有常;金樱子、玉米须、五味子、赤芍药增强收涩敛阴关门之功。全方补肾健中,使脾肾阳气大振,所主之液各归其位,流涎症状得以治理。▲, http://www.100md.com(孙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