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病要补虚祛瘀
周围血管病要补虚祛瘀
受访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外科学术
带头人 蔡炳勤,本报特约记者 刘 明
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大多起病隐秘,病变范围广,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一旦症状明显则已经进入晚期,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甚至有生命危险。在83岁的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外科学术带头人蔡炳勤教授看来,周围血管病属中医外科“脱疽”的范畴,核心病机是“因虚致瘀”,中医中药在补虚和祛瘀方面有明显优势。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了中医中药治疗脉管炎的热潮,广东以五华县中草药麦冬青治疗脉管炎取得满意的疗效。作为岭南疡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蔡炳勤说,从治疗脉管炎一病到治疗整个周围血管是必然规律。周围血管病病程的长期性和病情的复杂性,更能凸显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和治法丰富的优势,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截肢率。
, 百拇医药
中医外科将周围血管病定义为体表肉眼可见的“化脓性疾病”,以皮肤、疮疡为中心。化脓性疾患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中医称为“毒”;抗生素抗菌固然见效快,但会有明显的副作用。蔡炳勤认为,中医清热解毒抗菌效果虽不及抗生素,但对人体失衡的内环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且早期可发挥“消法”优势,使未成之“脓”消散,已成脓可促局部穿溃(穿通溃破),具有治未病的效果。如果疮疡的部位较深,或体虚毒强,正邪处于相持阶段,中医外科托法能使毒邪“移深居浅”,使脓肿穿溃,如“托里排脓汤”(中医方剂名,由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连翘、金银花、浙贝母、生黄芪、陈皮、肉桂、桔梗、牛膝、白芷、甘草、生姜组成)。托法为中医外科独有,临床应用广泛。
内服中药的同时,外治中“拔脓助长、煨脓长肉”也是“托里排脓法”的体现。对于脓,中医、西医有不同认识。西医认为是细菌毒素侵袭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产物,局部清创务求彻底;中医认为脓为气血所化,对于周围血管病所致局部缺血性病灶,局部创面干涸无脓并非佳兆,而是局部气血难达的表现。用中医拔毒生肌的药物,利于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用生肌膏敷贴后,溃疡面“脓”增多,这不是伤口恶化,研究证明这些分泌物中含有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煨脓长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脓液适量,肉芽才会旺盛生长)的佐证。
, 百拇医药
“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曲张性溃疡、糖尿病足的共同特点是因虚致瘀,缺血与感染是治疗的两大关键。”蔡炳勤表示,针对各种周围血管病的不同病机,应采用不同的中医方法处理。
脉管炎。脉管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属虚瘀证,心脾肾虚,血脉不得周至,肢体局部缺血较重,疼痛剧烈,有效控制疼痛是减少截肢的关键。全身治疗以补气活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可以四妙勇安汤为代表方。局部处理以保护创面、谨慎清创为主。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血管损伤和神经损害并存。由于感觉障碍,易致外伤感染,又因身体抗感染能力低,易致患足深部组织感染,所谓“筋疽”,也是导致截肢的关键环节。因此,全身治疗以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并重,局部以“纵深切开,彻底清创,有效引流”为外治原则。
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痰瘀证,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以血管斑块为特征。其中,血脂高黏为重要环节,全身治疗除补气外还要化痰散瘀,加用消脂药物,如舒肝降脂颗粒。局部处理可用介入疗法、中药外洗。
静脉曲张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属周围血管病中的静脉疾患,属湿瘀证。其成因多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中医将其归于气虚,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出现下肢水肿。全身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利湿消肿,局部处理以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刺激为先,必要时用中药制剂消炎止痒,外用药多用水剂,减少膏剂使用。▲, 百拇医药
受访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外科学术
带头人 蔡炳勤,本报特约记者 刘 明
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大多起病隐秘,病变范围广,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一旦症状明显则已经进入晚期,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甚至有生命危险。在83岁的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外科学术带头人蔡炳勤教授看来,周围血管病属中医外科“脱疽”的范畴,核心病机是“因虚致瘀”,中医中药在补虚和祛瘀方面有明显优势。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了中医中药治疗脉管炎的热潮,广东以五华县中草药麦冬青治疗脉管炎取得满意的疗效。作为岭南疡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蔡炳勤说,从治疗脉管炎一病到治疗整个周围血管是必然规律。周围血管病病程的长期性和病情的复杂性,更能凸显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和治法丰富的优势,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截肢率。
, 百拇医药
中医外科将周围血管病定义为体表肉眼可见的“化脓性疾病”,以皮肤、疮疡为中心。化脓性疾患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中医称为“毒”;抗生素抗菌固然见效快,但会有明显的副作用。蔡炳勤认为,中医清热解毒抗菌效果虽不及抗生素,但对人体失衡的内环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且早期可发挥“消法”优势,使未成之“脓”消散,已成脓可促局部穿溃(穿通溃破),具有治未病的效果。如果疮疡的部位较深,或体虚毒强,正邪处于相持阶段,中医外科托法能使毒邪“移深居浅”,使脓肿穿溃,如“托里排脓汤”(中医方剂名,由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连翘、金银花、浙贝母、生黄芪、陈皮、肉桂、桔梗、牛膝、白芷、甘草、生姜组成)。托法为中医外科独有,临床应用广泛。
内服中药的同时,外治中“拔脓助长、煨脓长肉”也是“托里排脓法”的体现。对于脓,中医、西医有不同认识。西医认为是细菌毒素侵袭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产物,局部清创务求彻底;中医认为脓为气血所化,对于周围血管病所致局部缺血性病灶,局部创面干涸无脓并非佳兆,而是局部气血难达的表现。用中医拔毒生肌的药物,利于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用生肌膏敷贴后,溃疡面“脓”增多,这不是伤口恶化,研究证明这些分泌物中含有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煨脓长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脓液适量,肉芽才会旺盛生长)的佐证。
, 百拇医药
“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曲张性溃疡、糖尿病足的共同特点是因虚致瘀,缺血与感染是治疗的两大关键。”蔡炳勤表示,针对各种周围血管病的不同病机,应采用不同的中医方法处理。
脉管炎。脉管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属虚瘀证,心脾肾虚,血脉不得周至,肢体局部缺血较重,疼痛剧烈,有效控制疼痛是减少截肢的关键。全身治疗以补气活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可以四妙勇安汤为代表方。局部处理以保护创面、谨慎清创为主。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血管损伤和神经损害并存。由于感觉障碍,易致外伤感染,又因身体抗感染能力低,易致患足深部组织感染,所谓“筋疽”,也是导致截肢的关键环节。因此,全身治疗以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并重,局部以“纵深切开,彻底清创,有效引流”为外治原则。
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痰瘀证,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以血管斑块为特征。其中,血脂高黏为重要环节,全身治疗除补气外还要化痰散瘀,加用消脂药物,如舒肝降脂颗粒。局部处理可用介入疗法、中药外洗。
静脉曲张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属周围血管病中的静脉疾患,属湿瘀证。其成因多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中医将其归于气虚,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出现下肢水肿。全身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利湿消肿,局部处理以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刺激为先,必要时用中药制剂消炎止痒,外用药多用水剂,减少膏剂使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