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很容易房颤
乳癌患者很容易房颤
受访专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 曾晓华
本报记者 李珍玉
临床研究发现,不少肿瘤患者最终死亡并非因为肿瘤本身,而是由于年龄较大、脑血管病或治疗过程中服用某些药物,造成心功能急性或慢性受损,最终死于心脏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近日研究提醒,乳腺癌患者最应防房颤。
研究共纳入近50万名参与者,结果发现,在新诊断乳腺癌的60天内,患者房颤发生率为3.3%,而这一数据在对照组的非癌症参与者中仅为1.8%。乳腺癌确诊后,新发房颤与癌症确诊后1年内的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增高200%相关。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对乳腺癌的分级,与1期患者相比,2期患者与房颤风险升高51%相关,3期患者与房颤风险升高163%相关,4期患者与房颤风险升高321%相关。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曾晓华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乳腺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合并出现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更需要引起医生重视。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年龄较大、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或心血管病,以及乳腺癌治疗需要各种药物,会对心脏产生急性或慢性损伤,最终导致心律失常或房颤。
曾晓华表示,过去,癌症从诊断到治疗,医生更关注化疗药对肝、肾、肺、脑等器官的功能是否有影响,现在则越来越关注心脏问题,比如治疗后心脏收缩功能是否会变差,甚至出现衰竭。因此,近十年来肿瘤学界引入了一个新的学科概念——肿瘤心脏病学,认为癌症幸存者往往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肿瘤与心血管病在流行病学特征上有惊人的相似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癌症群体因药物相关心脏毒性导致的死亡风险已超过癌症复发风险,患心血管病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更差。所以,医生往往面临两难的选择,既要平衡治疗效果,又要防止药物副作用,以防心脏病。
“要想做到双赢,关键就是预防。”曾晓华表示,比如用靶向药物前,就要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看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是否正常,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好不好,心肌酶谱是否有变化。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生活情况,比如能否爬楼梯,每天活动量如何,生活是否能自理等。如果心脏功能较好,医生就要把重心放在肿瘤治疗的效果上。用药期间,患者要定期(比如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和心肌酶谱,如果有异常,要及时请心内科专家会诊,改变治疗方案。最好在心功能有异常苗头时,就及时纠正。▲, 百拇医药
受访专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 曾晓华
本报记者 李珍玉
临床研究发现,不少肿瘤患者最终死亡并非因为肿瘤本身,而是由于年龄较大、脑血管病或治疗过程中服用某些药物,造成心功能急性或慢性受损,最终死于心脏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近日研究提醒,乳腺癌患者最应防房颤。
研究共纳入近50万名参与者,结果发现,在新诊断乳腺癌的60天内,患者房颤发生率为3.3%,而这一数据在对照组的非癌症参与者中仅为1.8%。乳腺癌确诊后,新发房颤与癌症确诊后1年内的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增高200%相关。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对乳腺癌的分级,与1期患者相比,2期患者与房颤风险升高51%相关,3期患者与房颤风险升高163%相关,4期患者与房颤风险升高321%相关。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曾晓华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乳腺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合并出现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更需要引起医生重视。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年龄较大、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或心血管病,以及乳腺癌治疗需要各种药物,会对心脏产生急性或慢性损伤,最终导致心律失常或房颤。
曾晓华表示,过去,癌症从诊断到治疗,医生更关注化疗药对肝、肾、肺、脑等器官的功能是否有影响,现在则越来越关注心脏问题,比如治疗后心脏收缩功能是否会变差,甚至出现衰竭。因此,近十年来肿瘤学界引入了一个新的学科概念——肿瘤心脏病学,认为癌症幸存者往往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肿瘤与心血管病在流行病学特征上有惊人的相似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癌症群体因药物相关心脏毒性导致的死亡风险已超过癌症复发风险,患心血管病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更差。所以,医生往往面临两难的选择,既要平衡治疗效果,又要防止药物副作用,以防心脏病。
“要想做到双赢,关键就是预防。”曾晓华表示,比如用靶向药物前,就要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看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是否正常,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好不好,心肌酶谱是否有变化。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生活情况,比如能否爬楼梯,每天活动量如何,生活是否能自理等。如果心脏功能较好,医生就要把重心放在肿瘤治疗的效果上。用药期间,患者要定期(比如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和心肌酶谱,如果有异常,要及时请心内科专家会诊,改变治疗方案。最好在心功能有异常苗头时,就及时纠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