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起搏器,随访有个时间轴
植入起搏器,随访有个时间轴
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理事 丛海霞 □郝博威
心脏起搏器深植于心血管病患者体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由于起搏器的频率、电压、感知灵敏度等参数设定会随着患者心脏情况而变化,因此安装后要靠定期复查来调整。
起搏器术后随访分为三个阶段:近期、长期和更换前随访。近期随访一般是在术后6个月内,普通起搏器植入后第1、3、6个月到门诊随访一次;进入长期随访阶段,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预计起搏器电能接近耗竭时,要缩短随访时间,改为每1~2个月一次。
近期随访时,医生主要会观察一下患者的伤口有无红肿、发热、疼痛等情况,还会了解其对起搏器的反应,比如植入后症状有无改善,设定的起搏频率是否合适,有无不适和心律失常。另外,医生会对起搏器的功能重新进行测试,看运转是否良好。
长期随访内容更为细致,医生会了解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变化,区别原发病和起搏器导致的症状。同时,会为患者安排与起搏系统有关的5项检查。1.起搏器埋植部位:查看切口愈合及起搏器囊袋情况,注意皮肤颜色、温度及张力变化,有无压痛感,起搏器有无移动及导线走行情况;2.颈静脉搏动:若患者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右心房内的血液会逆流入颈静脉;3.心脏大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大小和心腔形状会发生变化;4.心脏听诊:可闻及大炮音、三尖瓣收缩期杂音及起搏器导线随心室收缩而摆动的乐音,若闻及心包摩擦音,会引起医生高度重视,可能是心脏穿孔了;5.植入侧肢体、颜面及颈部检查:了解有无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植入侧肢体过度制动会发生肩周炎,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疼痛。▲, 百拇医药
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理事 丛海霞 □郝博威
心脏起搏器深植于心血管病患者体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由于起搏器的频率、电压、感知灵敏度等参数设定会随着患者心脏情况而变化,因此安装后要靠定期复查来调整。
起搏器术后随访分为三个阶段:近期、长期和更换前随访。近期随访一般是在术后6个月内,普通起搏器植入后第1、3、6个月到门诊随访一次;进入长期随访阶段,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预计起搏器电能接近耗竭时,要缩短随访时间,改为每1~2个月一次。
近期随访时,医生主要会观察一下患者的伤口有无红肿、发热、疼痛等情况,还会了解其对起搏器的反应,比如植入后症状有无改善,设定的起搏频率是否合适,有无不适和心律失常。另外,医生会对起搏器的功能重新进行测试,看运转是否良好。
长期随访内容更为细致,医生会了解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变化,区别原发病和起搏器导致的症状。同时,会为患者安排与起搏系统有关的5项检查。1.起搏器埋植部位:查看切口愈合及起搏器囊袋情况,注意皮肤颜色、温度及张力变化,有无压痛感,起搏器有无移动及导线走行情况;2.颈静脉搏动:若患者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右心房内的血液会逆流入颈静脉;3.心脏大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大小和心腔形状会发生变化;4.心脏听诊:可闻及大炮音、三尖瓣收缩期杂音及起搏器导线随心室收缩而摆动的乐音,若闻及心包摩擦音,会引起医生高度重视,可能是心脏穿孔了;5.植入侧肢体、颜面及颈部检查:了解有无静脉血栓,老年患者植入侧肢体过度制动会发生肩周炎,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疼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