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08.10.09
编号:26958
奉献爱心寿自长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9日 科学时报 2008.10.09
    

    作者简介:

    匡培根,生于1924年,江苏无锡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任职于母校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20世纪50年代奉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组建神经内科,被誉为该院创业者之一。文职特级技术一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5年、1990年、1996年、2000年、2003年、2005年分别荣获“总后勤部先进科技个人”、国家教委“从事高等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奖”、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解放军总医院“优秀教育先进个人奖”、“301医院建院50周年杰出贡献奖”、“为部队服务先进个人”,先后6次立功,首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自我人生,应有四态:爱人的心,感恩的心,进取的心,知足的心。有此四心,活在世上,不算白来。
, http://www.100md.com
    84岁,已是耄耋之年。我这名84岁的医生,依然健康地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一些感悟和心得,虽说不上是养生良方、长寿秘诀,但也是我一生所追寻和遵从的,不妨说来一起分享。

    从医六十载,用好心态带动患者

    如果没有患者,医生的临床经验、医技水平就不会丰富和提高。换句话说,我要感谢我的患者,这是我常常向学生们说起的一句话。

    从医生涯中,我一直认为,要做好一名医生,在医德医风方面必须要做到“四人”:一是尊重病人、一视同仁;二是耐心、细心、精心,对待病人像亲人;三是拒绝粗疏、推己及人;四是知恩必报、感谢病人。

    患者最希望什么?一是希望医生能够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二是希望得到细心检查,希望知道为什么要作这些检查,结果如何。还希望得到精心治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治疗,预后如何。对此,医生应该一一作出解释回答。
, 百拇医药
    我的性格比较乐观、淡定。在诊治过程中,我会主动与患者们沟通,让患者尽量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认真倾听他们的倾诉,把自己乐观的情绪带给他们,从治疗和心理两方面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战胜疾病。正如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果一个医生缺乏爱心,后果是很可怕的,也是医生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诊病过程中,我有两个习惯,在60年从医生涯中保持至今。首先,仔细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哪怕是说话声音、走路姿势,一举一动全都记在心里,反映在脑子中。最初,一些不知情的医生和患者对我在病房中一看就是两个小时的行为非常好奇,后来才慢慢了解情况。我的另一个习惯是,向患者询问病情要寻遍“上三代,下三代”,详细了解家族史,对是否由于遗传基因致病做到心中有数。

    忙碌快乐 无怨无悔
, 百拇医药
    做一名好医生,就一定会面临着诸如早出诊、晚下班,节假日、休息日也要看病人这样的情况。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患者信任我们,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快快乐乐地接受这一任务,责无旁贷。

    内科医生不像外科医生,手到病除,业绩凸显。内科治疗效果相对缓慢,需要医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像工蜂那样忙忙碌碌、无怨无悔、勤勤恳恳。

    我们医院脑系科原来有“三讲”、“三个一切”和查房前“三看”的好传统。“三讲”是讲团结、讲纪律、讲作风;“三个一切”是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为了工作,一切为了集体;查房前“三看”是“看病历”、“看病人”、“看书上网”。这不仅是对病人负责,对各级医生的提高也是大有益处的。

    就在去年,我编写完成了《心脑血管病防治手册——从指南到临床》,我在书中特别提到,为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制定指南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指南。造成指南和实践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来自医生,有些来自患者。
, 百拇医药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许多医生往往重视急性期治疗,而忽视高危因素和慢性期的防治。事实上药物控制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心脑血管是十分有效的,甚至超过介入等特殊治疗措施。另外,部分专科医生认为,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是内科医生的工作,因而放弃综合治疗。

    患者方面的原因除了经济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患者不了解接受现代药物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病效果很好,副作用甚微,长期预防治疗能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

    与世无争 内心和谐

    不为良相,但为良医。这是我一生秉承的志向。

    “匡”字之义,在于匡正祛邪,普洒爱心。“培根”二字,表达了我一生从不曾忘记的父母养育之恩、党的培养之恩。

    我们匡家人求学问、做实事,寿命长。我每星期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周一普通专家门诊,周二查房,周三、周五特需门诊。每次都是提前半小时到,从未迟到过,几十年如一日,常常是由于病人多,下午一二点才下班。目前我还担任中国老教授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脑血管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还要负责那里的一些工作。
, 百拇医药
    出门诊,下街道、社区、农村普及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编辑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健康指南……虽然每天匆匆忙忙,但我想,我毕竟已是84岁的人了,尽可能在有生之年多为患者做些事。如果哪一天突然不行了,我觉得倒是件好事。为什么呢?一是不给家人添麻烦,二是不给科室找事,三是不给组织上添乱,所以即使病了,如果是治不好的病也不要进行无谓的抢救,更不要做气管切开、上呼吸机、进ICU病房等,生老病死毕竟是自然规律。

    如果要把这么多年的养生经验总结一下,我想可以称为“匡氏心态”吧:今早上班,明天不来;今晚睡觉,早未起来。生老病死,人生常态。人的命运,自有安排。心态良好,快乐情怀。三餐欠饱,活得自在。忙忙碌碌,宽阔胸怀。愉快天天,面对未来。钱挣多少,并不重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离人世,手都张开。官场如云,花落花开。与世无争,内心和谐。儿女子孙,自己安排。自我人生,应有四态:爱人的心,感恩的心,进取的心,知足的心。有此四心,活在世上,不算白来。

    有道是:人到无求品自高,心到静时无远忧。人心知乐人自乐,奉献爱心寿自长。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戴文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