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08.12.19
编号:29436
大肠癌筛查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9日 科学时报 2008.12.19
     国际上通用的大肠癌普查策略是“不同对象可采用不同的普查方法”,由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有更高的患病危险,故多数学者主张采用直接结肠镜普查。一般来讲,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如下个体:

    1.第一代直系亲属中60岁前患过结肠腺瘤或55岁前患过结肠癌:可采用一般危险人群的筛检策略,但应从40岁开始筛检。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成员:每个家族成员均应接受遗传学检查,了解他们是否为基因携带者(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若为携带者,应每年进行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一旦有多发息肉应预防性切除全结肠。这种患者如不经干预治疗,50岁以后的癌变率几乎达到100%。

    3.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应从20岁开始随访,每1~2年行全结肠镜检查1次,40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观察结果表明,基因携带者(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从20岁开始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而且小腺瘤可很快发展为癌。
, http://www.100md.com
    4.本人有大肠腺瘤病史:结肠镜检查如发现多发腺瘤或1个小于1cm的腺瘤,应1~3年查一次肠镜;如果是单个小于0.5cm的腺瘤可5年后复查肠镜。

    5.本人患过大肠癌:术后第一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如正常,3年后再查,再次复查仍正常者,可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任何一次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则应按腺瘤进行监视检查。

    6.本人患炎性肠病:全结肠炎多年不愈者应在患病8年后,每1~2年检查一次全结肠镜;如病变仅累及左半结肠,可以在患病15年后进行监视检查。

    在大肠癌高发地区,不存在上述高危条件的人群,称为大肠癌的“一般危险人群”。对于这些人群的基本普查方法是:

    1.5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1次粪便隐血(连续3天),阳性者行全结肠镜检查或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由于该法有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每年或隔年连续筛查,以尽量减少肿瘤的漏检。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痛苦小、花钱少,更适合于我国应用。
, 百拇医药
    2.每5年1次纤维乙状结肠镜。优点是可以查出70%的大肠肿瘤,并可以同时进行内镜治疗。缺点是易漏诊近端结肠肿瘤。有研究表明,一次肠镜阴性,5年间隔内很少长出可能发展为癌的息肉。近年,也有人主张一次性联合粪便隐血和乙状结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筛检策略,这种方法有较好的效价比和实用性。

    3.每5~10年进行1次双重对比钡灌肠造影,其效果接近于结肠镜,比较安全。缺点是易漏检小息肉,且常有假阳性,还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4.每10年1次全结肠镜检查。有研究证明,一次全结肠镜检查阴性,追访10年极少见到有意义的腺瘤。缺点是风险及花费大。

    另外,大肠癌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有人统计大约20%~30%的大肠癌患者可找到遗传因素。其中符合孟德儿遗传规律的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主要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家族性幼年息肉病综合征等,共占所有大肠癌的5%~15%。

    上述几种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多已被成功克隆。由于这些疾病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可以根据家族中先证者致病基因突变规律,了解未患病成员致病基因携带情况。根据他们致病基因携带情况进行随访、干预,以求获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 百拇医药(李世荣)